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高唐 科技助力小麦丰产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6-18 09:51:21
A+A-
分享

  本报讯 (记者 王鹏 吴兆旭 通讯员 赵凯) 6月12日,在高唐县梁村镇高庄村种粮户李清涛的麦田里,成熟的麦穗籽粒饱满、摇曳飘香。上午9时,4台收割机准时来到他家的地头准备收割,和往年不同,今年的收割机械是李清涛通过手机上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提前预约的,“往年因为抢收小麦,农机手比较难找,今年我通过小程序的‘找农机’功能,直接联系附近的农机手,很方便。”

  李清涛介绍,不但农业机械能在平台上找到,平时庄稼遇病虫害、长势不好,也可以随时找农技专家咨询,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让专家远程指导。“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提供服务5万多人次。”高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苏晓明介绍。

  科技助力,让粮食丰产更有底气。当地通过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技五要素协同发力,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丰收根基。“我们积极组织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提前对农机手进行减损培训,同时广泛发动农民合作社,为群众提供耕种收一条龙服务,确保农户的粮食适时抢收、颗粒归仓。”梁村镇镇长许瑞图说。

  通过科学管控,李清涛的200亩强筋优质小麦今年长势良好,亩产超1300斤。“借助无人机飞防、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但产量增加了,每斤还能比普通小麦多卖两毛钱。”李清涛高兴地说。

  为助力今年夏收,高唐对全县78家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科学调度,并在各乡镇设立小麦收储点82个,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我们前期已完成全县6000余台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和各类农机具的维修调试工作,目前这些农机具已全部投入到‘三夏’生产一线。同时,在高唐县5个高速路口设立接地站,并组建12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送服务,确保农机‘有人管、不熄火’,全方位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高唐县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赵汝健表示。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