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市直党建 >

烈士王建钦后人为本报送来锦旗——“你们用实际行动 彰显了媒体担当!”

来源:聊城晚报  2022-11-15 12:55:52
A+A-
分享

150913430796.jpg

王海红(左一)、王朝平(左二)、牛贵葆(左三)、张目伦合影留念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承斌

11月11日,聊城日报社来了三位客人——革命烈士王建钦的后人王朝平、王海红夫妇以及本报通讯员牛贵葆。

“八十多年过去了,我爷爷终于被追认为烈士了,了却了我们家几代人的心愿,没有你们一直以来及时、权威的报道,过程不会这么顺利。这次专程来贵社,目的就是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王朝平激动地说。

从曾经的“抗日青年英雄”,到如今被追认为烈士,英灵得以安息,烈属得以告慰,而这圆满的结局背后,是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150914220814.jpg

聊城晚报关于王建钦烈士的相关报道

牺牲时年仅26岁

抗日战争时期,莘县大王寨镇西田庄村隶属朝北县第五区,是著名的抗日模范村庄。当地开明绅士王春明一直追求进步,支持革命,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抵制和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经常为八路军捐款捐粮。

1914年6月,王春明的大儿子王建钦出生。王建钦自幼聪明好学,读书很用功。1932年,他考入范朝濮联立乡村师范,这是一所革命学校,是党组织培养发展革命力量的重要基地。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刊物,结识了许多革命人士,并和同学一起参加了革命。1932年6月,王建钦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发动了一系列爱国学生运动。不久,王建钦先后考入聊城政治干部学校和朝城政治培训班,在校求学期间,他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学习期满后,他被分配到朝北县第五区,领导开展敌后抗日斗争。王建钦曾深入朝北县几十个村庄,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国思想,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破坏敌人的交通、通信,并在各村成立了情报站。他还带领群众挖壕沟、踊跃支前,仅一个月时间就筹集了580担军粮。

日伪军对王建钦恨之入骨,曾几次悬赏1000块大洋要买他的人头。1940年1月6日,王建钦不幸被捕。敌人严刑拷打他,让他交出当地抗日救国工作人员名单。得知名单已被王建钦吞进肚子里,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连砍他数刀。王建钦当场死亡,年仅26岁。

《莘县革命历史》和出版于1987年的《燕塔风云》两部书中以及苏村阻击战纪念馆展板中,对王建钦的英雄事迹都有记载。

150913310976.jpg

聊城晚报关于王建钦烈士的相关报道

追认烈士过程曲折

王建钦自从1940年牺牲后,一直被当作“抗日青年英雄”,他的子孙一直有个心愿,想将他申报为革命烈士。王朝平出生于1970年,是王建钦的孙子。“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大人们讲俺爷爷为抗日捐躯的英雄故事,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非常高大。”王朝平告诉记者,为了实现王家几代人的心愿,2014年以来,他和妻子王海红不辞辛苦四处奔波,为爷爷申报烈士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搜集人证、物证存在很大难度,过程也充满艰辛。

8000多公里——这是8年来,王朝平、王海红夫妇前往北京、成都、济南、青岛等十几个地方,追寻爷爷王建钦的革命生平、战斗历程,查找有关证明人员和证明资料的往返总里程。为此,夫妇二人把两个养鸭大棚都闲置了,每年少收入四五万元。

随着求证工作的开展,王建钦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事迹脉络越发清晰,相关证据也逐步完善。在这过程中,本报记者张目伦与通讯员牛贵葆保持密切联系,持续跟踪事件进展,深入基层进行采访,仔细梳理相关信息,先后推出数篇新闻报道,让王建钦的革命故事被更多人知晓。此外,张目伦还积极联系爱心人士叶庆华为王建钦画像,让英雄的伟岸形象得以重现。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为王建钦成功申报革命烈士起到了推动作用。

“王建钦的儿子王怀千已经87岁了,为父亲成功申报革命烈士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作为一名党媒新闻工作者,我理应充分履行职责,通过客观公正地采访,还原那些湮没在历史荣光里的革命往事。”张目伦说,王怀千老人年事已高,为了不让老人留有遗憾,每次有了可以跟进的线索,他都马上行动,即使再忙再累,也要加班加点把稿子写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0月19日,在牺牲82年后,“抗日青年英雄”王建钦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对此,本报也进行了相关报道,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消息传来,王朝平泪光闪烁:“爷爷,你的血没有白流,您安息吧……”

150914490527.jpg

聊城晚报关于王建钦烈士的相关报道

为致谢送来锦旗

11月11日上午,王朝平、王海红夫妇和牛贵葆一行三人,从莘县专程来到聊城日报社,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弘扬红色文化,彰显党报担当。锦旗上的这句话,也是我的心里话。这么多年来,贵报对我爷爷的革命事迹和申报烈士进展情况一直非常关注,由于你们的宣传报道,我爷爷的这些事迹才能被大家广泛知晓。我要真诚地对你们说一句:谢谢!”见到本报记者后,王朝平难掩内心的感激之情。

“王建钦的申报烈士过程不可谓不艰辛,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但烈士后人和我一直没有放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聊城日报社一篇篇采访扎实、感人至深的新闻报道给了我们信心。”牛贵葆说,他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但仍然在新闻道路上奔跑着,“这么多年来,我和聊城日报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咱们记者同志踏实、勤奋、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成为我不断发掘、创作好的新闻作品的不竭动力”。

王朝平告诉记者,他已经开始对家中的几间瓦房进行修复和改造,准备将这里打造成王建钦烈士纪念馆,“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爷爷的革命故事,让爱党、爱国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把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编辑:任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