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健康 >

葛海涛:颅底探秘 智解神经“密码”

来源:聊城晚报  2024-12-13 09:33:41
A+A-
分享

  葛海涛(左)在为患者讲解病情

  □ 文/图 吕婷婷 白迪

  12月10日凌晨一点多,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导管手术室内依旧忙碌,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葛海涛身穿10余公斤重的铅衣,应用介入手术成功救治了一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手术历经3个多小时,下来手术台,葛海涛已汗流浃背。

  自2007年进入市三院以来,葛海涛躬耕神经外科领域17载,不断探索神经“密码”。凭着永不言弃的信念,他带领科室成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2018年6月的一天,一名建筑工人因未佩戴安全防护帽,在作业时被金属重物砸中头部,脑血管破裂,且流血不止,生命垂危。120救护车抵达现场时,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运送至医院途中还出现类似癫痫发作症状,情况危急。患者被紧急转送至市三院神经外科,一场生死营救就此展开。

  葛海涛迅速集结团队成员,制定了开颅探查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以及气管切开术等手术方案。手术台上,葛海涛和团队成员经过长达6小时的紧张手术,成功清除了患者颅内血肿与异物,修复了破损的脑组织。最终,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且术后未出现明显大出血情况。

  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恢复也非常关键。葛海涛在重症监护室日夜坚守3天,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调整诊疗方案。在他与团队成员的悉心照料下,患者安全度过了脑水肿关、感染关,神志逐渐清醒,病情逐步稳定,一个月后康复出院。

  “对于医生而言,或许只是一台普通手术,对于患者而言,这台手术却可能影响他们一生。”葛海涛说,他就像一位随时准备奔赴一线的战士,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通宵做手术是常有的事。

  2022年3月的一个傍晚,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急性脑出血被紧急送到市三院。到达医院时,她已经发生脑疝,且呼吸骤停,随着出血量不断增加,生命垂危。这种情况下,即使立刻做手术,救治成功的概率也很小。看着患者家属焦急又期盼的目光,葛海涛决定为患者实施急诊开颅手术。

  由于患者出血量极大,脑压非常高,且血肿与大脑动脉相邻,手术风险很大。在长达5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葛海涛和团队成员倾尽全力,在显微镜下小心翼翼地为患者清除了血肿,成功夹闭了造成出血的“元凶”——大脑中动脉瘤。

  老人的生命保住了。随后,她通过针灸、康复等治疗,渐渐恢复了记忆,状态也一天比一天好。

  作为市三院神经外科科室负责人,葛海涛带领团队成员积极进取,陆续开展了多项神经外科新技术,如立体定向脑出血微创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等,填补了医院神经外科多项手术技术空白。其中,立体定向脑出血微创手术入选“2020年聊城市科技创新奖项目”名单。此外,葛海涛曾多次获得市卫生系统及市三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谈及科室发展,葛海涛介绍,今后,他们将不断学习前沿医学知识,在偏瘫治疗、功能神经外科、周围神经疾病、脑肿瘤等领域寻求进一步突破。“我们团队将继续勇闯生命禁区,精益求精,为患者送去生命之光。”葛海涛说。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