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聊城手造|巧手之下 枯木再逢春

来源:聊城晚报  2022-04-20 10:19:30
A+A-
分享

■ 文/图 梁丽姣

一只肥壮的犀牛铆足了劲,眼神坚毅地盯着前方,蓄势待发;一只仙鹤展开轻盈的翅膀,落在松树上……在东阿县鱼山镇曹庙村曹传泽的家中,地上、桌案上,摆满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墙上挂满了各种山水画、书法作品,不大的房间里充满了艺术气息。

201003100525.jpg

曹传泽在介绍他的设计构思

曹传泽已年逾七旬,他制作根雕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两年多,但这两年多,他已经制作了60余件根雕作品,小到几根小树杈雕刻成的人参,大到几百斤重的木料雕刻成的犀牛,他都信手拈来。

根雕,讲究的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作品好不好,关键取决于树根的形态,因此,选择形态自然的树根是制作根雕的第一步。“平原地区的树根形态不好看,得找长在悬崖峭壁、石头缝中的树根,那样才能雕刻出好作品。”曹传泽说。

早年间,他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待过一段时间,当时,他就被当地生长的奇形怪状的树木所吸引,但当时并没时间做根雕。退休后,他想完成年轻时的梦想,便只身一人前往洛宁县,找遍了洛宁县的发电厂,从火口中挑选出中意的树根,费尽周折,将树根运回东阿县鱼山镇曹庙村的家中。

“制作根雕,比较耗时间,得耐得住性子慢慢来。”这项工作耗时耗力又枯燥,但曹传泽乐此不疲,心劲儿不输年轻人,有时,为了呈现出最完美的作品,他在纷飞的木屑中一坐就是一天。

201003260542.jpg

曹传泽制作的“犀牛”根雕

从树根变为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需要经过构思、去皮、雕刻、喷漆、打磨等多个环节。“根雕不像木雕,得从树根本身的形态出发来设计,需要仔细琢磨。”曹传泽说。有了创作灵感后,他会一遍遍构思,一遍遍打磨,直到满意为止。

他整日与树根做伴,用自己的双手,将腐朽化为神奇,一个个盘根错节、毫不起眼的树根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枯木在一刀一锉间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他也在树根的雕刻中品味着人生百态。

“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有艺术感的东西,但因为现实原因,无法从事艺术工作,现在年纪大了,我想遵从自己的内心,把年轻时想干又没干成的事一一实现了,这一生过得才有意义。”说话间,曹传泽铺纸挥墨,写下几个大字——“只争朝夕 逐梦夕阳”。

【编辑:任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