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喜迎二十大·文物里的红色故事丨一把铁蒺藜锤 四代人的革命信仰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6-16 10:47:33
A+A-
分享

  文/图 赵琦

  跨越时空,倾听文物中的历史回响。革命一级文物——铁蒺藜锤沉默于高唐县博物馆中,像锈绿的洪钟,负驮着历史的沉重,又在后人的不断追寻中激荡出鲜红的革命记忆。

  这把铁蒺藜锤是高唐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金谷兰所制,当时金谷兰共制作了300个,用它打过恶霸,杀过强敌,保护过高唐县的老百姓。在战火的洗礼下,这把铁蒺藜锤已经成为金谷兰红色信仰的最好佐证。

  34年的生命历程,12年的革命岁月,金谷兰用传奇的经历讲述着共产党人的坚定果敢。在革命的道路上,他用生命书写下传奇而又伟大的人生。

(文物里的红色故事)一把铁蒺藜锤 四代人(2766755)-20220616085106.jpg

  讲解员在讲解金谷兰的革命事迹

  金谷兰

  高唐县第一位共产党员

  金谷兰,1904年出生于高唐县谷官屯村。1919年,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让正值少年的他心灵受到震撼,救国救民的思想就像一粒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1926年,金谷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高唐县第一位共产党员。1927年初,金谷兰根据中共鲁北地委(后改为中共鲁北县委)指示,将高唐城北群众自卫组织红枪会,也叫“红门”,改造成党领导的农民武装“红团”,金谷兰任团长。

  1927年秋,根据形势需要和中共鲁北县委要求,金谷兰创建了高唐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高唐支部,金谷兰任书记。中共高唐支部首先加强了宣传工作,组织团员和群众把“打倒土豪劣绅,一切土地平均分配”“打倒南军和北军,打倒财主把田分”等标语传单,在农村、县城张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虎除霸”运动,扩大革命影响。

  “1927年,高唐爆发了大范围的蝗灾。粮食很少,老百姓填不饱肚子,生活苦不堪言。当时,我爷爷就把自己家里积存了很多年的一仓谷子全部拿出来,分给了附近贫苦的百姓,而他和我奶奶只能依靠所剩无几的地瓜充饥度日。”6月9日,金谷兰的孙子金光涛讲述着金谷兰的革命事迹。也是在1927年,金谷兰为了党的农民武装“红团”,又卖掉了自家的18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良田,全部用来购买武器,高唐的革命武装得以迅速发展。

(文物里的红色故事)一把铁蒺藜锤 四代人(2766771)-20220616085248.jpg

  纪念馆内陈列的铁蒺藜锤

  铁蒺藜锤

  古今智慧折射红色光芒

  18亩良田卖了420个银元,300个铁蒺藜锤、400支红缨枪、40把大刀,这是金谷兰购买的全部武器。

  “这些兵器都是我爷爷派人到济南铸造的,其中这个铁蒺藜锤还是我爷爷参考古代兵器自己设计的。这是一种简易武器,重一斤二两,状如甜瓜,上面铸有三排铁钉,中间有圆孔,装上木柄,可随身携带。”金光涛介绍。

  高唐城北十里铺一带多是盐碱地,这里的贫苦农民在春冬季节多以熬硝淋盐维持生计,但高唐官盐店为垄断市场,经常雇用一批盐巡四处查禁淋盐,以砸盐缸、毁盐池、罚款相要挟,敲诈勒索,盘剥税收,盐民们恨之入骨。为了维护盐民的利益,中共高唐支部提出抗捐罢税的口号,盐民们积极响应。

  1928年4月26日上午,被包销官盐的大地主郝善亭收买的胡景春、李春城等6个盐巡窜到谷官屯小学校园内,企图寻机刺杀金谷兰。“红团”团员觉察到后,便把他们扭送到团部。中共高唐支部决定第二天在东铺公审盐巡。次日上午,在押解途中,除李春城逃跑外,其余5人或被红缨枪杀死,或被铁蒺藜锤砸死。高唐党组织领导“红团”砸盐巡事件,震动了华北。

  1928年9月,继续开展革命活动的金谷兰被捕入狱,狱中受尽酷刑,体无完肤的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愈发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工农闹革命,端在坚与贞。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出声。

  1935年出狱后,金谷兰一直从事中共地下工作。“七七事变”后,他回到高唐,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金谷兰被高唐恶霸地主李彩题暗杀。

(文物里的红色故事)一把铁蒺藜锤 四代人(2766763)-20220616085116.jpg

  金光涛展示金谷兰照片

  红色引擎

  革命沃土孕育美丽乡村

  夏日的艳阳斜掠过金光涛家的窗棂,投射在他紧锁的眉头上。

  金光涛手中捧着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人就是年轻时的金谷兰。金谷兰的眉眼之间仿若容纳着一汪平静的湖面,给人一种波澜不惊的感觉。每次听奶奶袁子孝讲起那段抗争岁月以及一家人奔波的艰辛,金光涛的眼角总是泛着微光。

  金光涛说:“爷爷组织‘红团’团员,与恶霸斗争,打击土豪劣绅、镇压反革命分子,不舍昼夜地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奶奶自嫁给爷爷,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爷爷的工作,在那个年代,爷爷在做什么不敢轻易对外人说。”袁子孝曾经告诉过金光涛:“你爷爷经常半夜里回来,天不亮就走,甚至几天都不回家,有时还偷偷带着陌生人来。”

  有一天早上,袁子孝下地干活,有人说这地让金谷兰卖了。袁子孝只能回家等金谷兰回来,询问之下,金谷兰承认卖了18亩青苗地。因为谷官屯暴动需要武器经费。“奶奶明白爷爷,毫无怨言。”金光涛说。

  金谷兰被杀害后,中共鲁西北特委领导机关以及范筑先将军政训处的负责同志将袁子孝与其12岁的儿子金维泉,转移到聊城安全的地方保护起来。在党的亲切关怀下,金维泉在聊城上了三年抗日小学。1941年1月,袁子孝将15岁的金维泉送入革命队伍参加八路军。金维泉24岁时,病故。

  “母亲生下我100天,我就没有了父亲。是党、我奶奶、我母亲把我养大成人。”金光涛说,“为了感党恩,奶奶还有母亲希望我能传承爷爷和父亲的红色基因,在我18岁时把我送到部队。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在部队入了党。”金光涛的妻子高淑俊、儿子金强都是共产党员。

  “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这些为国牺牲的英雄烈士。身为烈士子女,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从祖国召唤,时刻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将这份责任和使命代代传递下去。”金光涛的眼神坚定,声音铿锵。

  弘扬先辈精神是一代人的使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21年,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汇鑫街道对谷官屯暴动纪念馆进行了高标准改建,新馆于2021年6月底正式开馆。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到这里向革命先辈金谷兰致敬。

  “纪念馆的改建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谷官屯社区第一书记焦丙勇说,“谷官屯村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主题街区,实现全村绿化、美化、亮化;先后投资10余万元,建设了1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群众活动有了新去处;高唐县图书馆汇鑫分馆也设于该村,如今,这座红色村庄又多了一缕浓郁书香。”

【编辑:万昊】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