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两河之约·聊城手造|一琴三年得 一曲传幽真——走近斫琴师许尚侠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8-08 10:23:46
A+A-
分享

文/图 田柏林

8月2日9时许,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沙南村一处干净雅致的农家小院里,55岁的斫琴师许尚侠正在弹奏古琴曲《阳关三叠》,琴声清婉流畅,听后顿觉清凉。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斫琴本身就是修行。古人视琴为礼乐之翘楚,自古以来,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一种精神依托。”许尚侠说。

072222400322.jpg

2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许尚侠听到一段古琴声,感觉如天籁之音,他的内心被深深打动,从此对古琴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尚侠关掉经营多年生意红火的家具厂,隐居于乡野庭院,专心制作古琴。1995年,许尚侠的“泰和琴坊”正式成立。

072223040966.jpg

 “古琴面板上所有的线条、弧度,都是用刨子、铲子、锉刀一点点打磨出来的。”许尚侠一边打磨琴胎一边说,古琴造型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非常复杂,斫一把古琴,从选材到成型需要近3年的时间。  

072223190927.jpg

受许尚侠的熏陶,他的儿子许良也成为热爱古琴之人。多年来,父子俩一直沿用古法斫制古琴。古法斫制古琴,工艺复杂,制作周期漫长,考验着斫琴师的美术基础、木工基础、古琴弹奏功底。选好木材后,至少先晾一年,之后刷60多次天然大漆,每刷一次漆都要把琴放进荫房半个多月,阴干后才能上第二次。每一把琴都要经过刨制外形、挖琴腹、合琴、裹麻布、上灰胎等100多道工序。“好琴需得时光磨。斫琴往往不是人选琴,而是琴选人,心不静根本做不了琴,如果心有杂念,味道就全变了。”许尚侠说。

072222550564.jpg

2020年,泰和琴坊古琴斫制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任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