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聊风俗丨那些与野生鸟类相连的聊城俗语

来源:聊城晚报  2022-11-22 17:29:27
A+A-
分享

niao-1.jpg

王发社 作

本报记者 陈金路

“喜鹊喳喳叫,喜事要来到”“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在聊城民间,这样的俗语至今还在流传。“与野生鸟类相关的俗语还有很多,这些俗语与百姓长期的生活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1月19日,耄耋之年的聊城民间文史爱好者刘洪山说。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刘洪山说,他老家在城区东北部董付市场附近的柯针寨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村后林地的柏树上有猫头鹰栖息,猫头鹰在聊城民间被称为“夜猫子”,叫声有点像小孩哭,夜里尤为瘆人。猫头鹰白天看不清东西,夜间捕地老鼠为食,保护庄稼很有功劳。

聊城民间视猫头鹰为不吉利的“报丧鸟”,在刘洪山看来,这可能是因为猫头鹰是嗅觉灵敏的鸟,尤其对腐臭味非常敏感,有时会飞到病人家的树上鸣叫,实际上是病重之人的气味吸引了它。

以前,柯针寨村西面树林里有许多树龄高、树身大的杨树,俗称“老鸹”的乌鸦好在树上筑许多窝,一帮一帮成群在天空飞翔。还有从外地飞来的一些比黑乌鸦体小、白脖子、白肚皮的“山老鸹”掺杂其间,非常壮观。“老鸹叫,大风到”,乌鸦成群盘旋飞叫,可能预示天气要变。

枣行里常有一种飞来飞去比麻雀还小的鸟,黑头、灰羽毛,翅和尾有黑白花,叫声婉转悦耳,人们叫它“低低飞”(音),它们在土坯垒的屋墙半腰做窝。

以前,土墙的房檐下住着一种民间叫“夜马呼”(音)的蝙蝠,灰毛,拉的粪像老鼠粪,民间常称它是“老鼠吃了盐变的”。它们夜晚出来飞翔,捕捉飞蛾、蚊虫类为食。“以前的傍晚,孩子们脱下鞋来往天空中扔,蝙蝠会追鞋追到接近地面,企图借势捕捉,但鞋一落地,它就高飞了。”刘洪山说。

秋后庄稼收完,地里一般只剩棉花棵子,村边有洋姜棵子,就会有一种羽毛灰色发红、嘴下边有一片朱红色羽毛的鸟出没其间,非常美丽,又能发出悦耳的叫声,俗称“殿科”(音)。

喜鹊喳喳,喜事要到家

初夏麦子将黄时,麦地里有成群的比麻雀小、比麻雀羽毛花色稍碎的小鸟,人们叫它“麻溜”(音)。如遇惊吓,常低飞转移。

刘洪山回忆说,以前树林里有一种野鸽,个头与家鸽差不多,羽毛灰色,中间夹杂着一些红色花纹。它们与家鸽一样,吃粮食、草和树的种子,不吃活食。它们在枝叶稠密的矮树上用几根小枯树枝做窝,小鸽长得很快,十几天就能飞。因它们常年宿在树林,每到冬春,白天是鹰鹞、夜晚是猫头鹰的捕食对象。

还有一种民间叫“沙驹”(音)或“山麻咤子”(音)的鸟,灰色,翅上有白点花纹,鹌鹑大小,在老树洞里产蛋孵雏,成群结队觅食,有时一群就有百只左右,飞过时如一阵暴风声;如在人头上飞过,好似一片乌云遮日飘过。

“喜鹊喳喳,喜事要到家”,但又有俗语说,“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是因为喜鹊在树枝上翘起高高的尾巴以保持平衡,而翘起高高的尾巴给人以骄傲的感觉。“以前,柯针寨村后坑崖的大榆树上,有喜鹊做的窝,后被鹰鹞侵夺。”刘洪山表示,鹰鹞飞得很高,以动物为食,常在天空慢慢飞翔以观察地面,一旦看到可食对象,箭一般滑翔飞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喜鹊等小动物抓上天空,冬天在野外捕不到食物时,常追捕鸽、雀等动物。

【编辑:任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