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桥”见聊城丨南水桥和北关桥曾共用一个名字“六知桥”

来源:聊城晚报  2023-02-21 16:09:32
A+A-
分享

六知桥2.jpg

南水桥

  文/图 本报记者 马永伟

  聊城,因水而明媚,因桥而骄傲。

  桥的功能,或方便往来,或装点风景,或勾连古今。

  聊城古城南城门外的南水桥(南关桥)和北城门外的北关桥,便完美诠释了桥的这些功能。

  两座桥曾共用一个斯文的名字——六知桥。关于“六知桥”,有一段佳话口口相传,对于故事中主人公的探究,耐人寻味。

六知桥1.jpg

南水桥北侧的仿石牌坊

  一段佳话:感念蔡知府的清廉之举

  南水桥桥梁两侧的信息牌显示,此桥全长62米,为石砌拱桥。桥北端有仿石牌坊一座,仿石牌坊用三对斜拉索与桥面相连。桥两侧是雪花白石材透空栏杆,人行道、行车道用灰色花岗岩石材铺设。

  北关桥全长199.32米,同为石砌拱桥,有三大拱、十二小拱,桥两侧刻有龙凤呈祥图案。

  南水桥连接古城正德门和龙堤,北关桥连接古城宣威门和楼北大街。两座桥都是各自方向通往古城区的唯一通道。

  两座桥共用一个名字的故事恒久流传。

  据记载,明清时期,有一年东昌府连发水灾,皇帝划拨银两,命当地的蔡知府与河院一起防洪抗灾。

  灾情过后,皇帝开恩,把抗灾剩下的银两赏赐给治河有功的人。河院想私自分了这笔钱,便在行署备好酒菜,请蔡知府过来议事。

  酒过三巡,河院提起分钱之事:“这钱我们二人分了,也无人知晓。”蔡知府不同意,答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水知、河知,何来无人知晓?此钱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

  回府后,蔡知府开列明细,并邀地方士绅公议。随后,抗灾剩余的银两全部被用于修建南关和北关两座桥。

  后人为感念蔡知府的清廉之举,遂将这两座桥称为“六知桥”。

六知桥3.jpg

北关桥

  一个疑惑:蔡知府究竟所谓何人?

  南水桥和北关桥将东昌湖风景区、运河风景区和古城连为一体,东昌湖开阔宽敞、运河蜿蜒逶迤、古城端庄大气,湖景、河景、城景交相辉映,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六知桥”故事中的蔡知府到底所谓何人?是明朝人还是清朝人?这引起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耿振军的极大兴趣。

  2月19日,漫步北关桥青石铺就的人行道上,耿振军向记者讲述了他考证时了解到的一些说法以及不断考证、仔细分析后自己得出的一些结论。

  一种说法是,“六知桥”的故事发生在明代,蔡知府名为蔡兴同。

  “我查阅了地方县志,了解到整个明朝时期,聊城都没有姓蔡的知府,所以‘六知桥’故事中的蔡知府不是明代人。”耿振军说,“清代顺治年间东昌知府蔡兴周,辽阳贡生,顺治十八年就任,廉洁从政。曾捐俸修考院,修护城堤,修文庙和府城。”

  蔡知府主政东昌府期间,两袖清风、廉洁奉公,造福一方百姓,邑人占鳌多次咏诗称颂,其中,《八咏颂蔡使君》勒石光岳楼一楼北门东壁碑。

  2月19日下午,记者在光岳楼一楼北门东侧看到了此通题为《八咏颂蔡使君》的壁碑。

  壁碑上的文字为阴刻,清晰可辨,落款为“康熙癸卯仲夏上澣之吉。”

  “自唐朝起,古代官吏每10天休息一次,每月分为上澣、中澣、下澣,后来指上旬、中旬、下旬。康熙癸卯年是公元1663年,说明这首《八咏颂蔡使君》作于公元1663年阴历五月份的上旬。”耿振军解释道。

  “如果将‘六知桥’故事中的背景、人物加以考证,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六知桥’的故事背景应为清代顺治和康熙年间,蔡知府名为蔡兴周,而不是蔡兴同,‘六知桥’的传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耿振军说。

  当日,水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南水桥、北关桥和古城区游人如织,游客或步履匆匆,或用手机频频记录下眼前的美好景致。“‘六知桥’这个名字的由来,既保留了古城历史文化脉络,又充分挖掘了聊城的廉政文化资源,同时还为古城区的旅游增添了人文色彩。”耿振军说。

【编辑:任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