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桥见聊城|清风廊桥 传说婉转动人 春景秀美怡人

来源:聊城晚报  2023-03-20 11:00:38
A+A-
分享

三版·社会(__桥见聊城)清风廊桥:传说(3470392)-20230320105210.jpg

三版·社会(__桥见聊城)清风廊桥:传说(3470402)-20230320105300.jpg

  文/图 本报记者 马永伟

  作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因水而兴,因桥而灵。

  水是城市的灵魂,桥是城市的记忆。在聊城城区200余座桥梁中,位于铁塔商圈附近的清风廊桥是唯一一座廊桥。

  桥上悬挂的“城市桥梁信息牌”上显示,清风廊桥长度为50米,为空腹式圬工拱,跨径25米,宽10.4米。廊桥连接运河两岸,从远处望去,仿佛一条瑰丽的腰带束着运河窈窕的腰肢,雍容华贵、秀美端庄。

  关于清风廊桥,有一段优美的传说已流传百余年,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三版·社会(__桥见聊城)清风廊桥:传说(3470394)-20230320105159.jpg

  一段孝行佳话

  民间传说优美动人

  杨以增,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今东昌府区人,后官至江南河道总督,清末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海源阁的创始人。

  清风廊桥的故事主角之一,就是杨以增。

  相传道光年间,有位孔氏女嫁到住在聊城运河附近的一位窦姓人家为妻。有一年闹水灾,孔氏的婆婆和丈夫都被淹死了,只剩下公公与孔氏。当时,孔氏二十岁出头,长相俊俏,性情温顺,很多人前来向她求婚。但是为照顾孤苦无依的公公,孔氏执意不肯再嫁。

  这年初春,孔氏公公得了伤寒病,她五更天就背着公公踏冰过河到对岸找大夫看病。返回时,由于太阳照射,河上的冰松动,二人都陷到并不深的河里。孔氏费尽气力才把公公拖上岸,背起来继续往家赶。到家后,孔氏急忙为公公擦湿换干,不料正好被人看到,从此流言蜚语就传开了。

  孔氏遭到众人唾弃,背后被人指脊梁,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声称要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

  孔氏公公知道儿媳委屈,就找到时任湖北按察使的杨以增。当时,杨以增正在家为父母守孝。孔氏公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儿媳的嘉言懿行以及所受委屈如实倾诉。

  杨以增经过调查,明白了事情真相,决心还孔氏清白。杨以增先说通当地知府,由地方官出面,又由皇帝恩准,为孔氏建贞节牌坊。但孔氏家里既无土地又无坟茔,牌坊无处可建,后来人们就在孔氏与公公落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桥,桥上建木廊坊代替石牌坊,称其为“清风廊桥”。

三版·社会(__桥见聊城)清风廊桥:传说(3470396)-20230320105226.jpg

三版·社会(__桥见聊城)清风廊桥:传说(3470400)-20230320105218.jpg

  一幅瑰丽画卷

  廊桥春景秀美怡人

  廊桥也称虹桥,张择端曾在《清明上河图》的醒目位置画了一座拱式木桥,也就是历史上享有盛誉的虹桥。随着宋朝的灭亡,虹桥也从中国造桥史上消失了。聊城古运河上的廊桥,再现了虹桥的独特神韵。

  “廊桥上有个顶子,所以这座桥也叫‘顶子桥’。”3月15日上午,87岁的宋老先生从清风廊桥南侧的健康步道上走来,向记者介绍道。自聊城解放以来,宋老先生一直住在东关街附近,是地道的聊城人,运河和清风廊桥的风貌和故事,老先生如数家珍。

  “桥上黛瓦朱柱,廊内雕梁画栋,廊柱上的山水彩绘栩栩如生,廊桥两侧还有十几个供市民休憩的石凳。”宋老先生说,“只要天气允许,我每天都来这里散步,站在桥上欣赏运河风景,放松身心。人们来来往往,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人更多。”

  三月的聊城,千里芳菲艳,万物随春醒。清风廊桥两侧的运河河畔上柳绿花红,紫荆花、玉兰花、李子花正含苞吐蕊,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和着廊桥优雅华美的气派和桥下潺潺的流水声,一幅气魄雄伟、风光绮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市民和游客。

  廊桥东南侧,一棵树龄约500年的国槐巍然屹立,更为沐浴着春日暖阳的廊桥平添了厚重的文化色彩。

  廊桥一头通往繁华热闹的威尼斯东巷,一头连着安静的威尼斯花园小区。岁月如歌,清风廊桥见证下的那些景致和故事,虽历经沧桑,仍秀丽怡人、美妙动听。

【编辑:马晓红】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