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 > 山东

喜迎省党代会|山东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喜迎省党代会|山东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5-16 19:16:01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大众日报及客户端推出“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专栏,聚焦山东在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亮点、突破点,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汇聚强省建设磅礴力量。今天刊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 本报记者 陈晓婉

  最近,山东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重污染天数1.1天,同比减少4.5天,地表水方面水质优良比例同比改善1.3个百分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绩单上,山东成效显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山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积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1年,山东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4月16日,由山东能源集团投建的渤中海上风电项目第一根桩基沉桩,标志着山东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这是继去年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并网、当年投产后,山东海上风电实现的又一突破,“海上风电强省”建设按下快进键。

  “渤中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是促进山东省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行动。”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说。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建成投运后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可替代标煤5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2.6万吨。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山东是工业大省,传统产业占比重,能源结构偏煤。山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在全国率先制定《山东省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去年又印发《山东省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第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PM2.5)直接贡献率达37.5%,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十三五’全省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39%,能耗总量累计增加2495万吨标准煤,均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7%、能耗增量控制在4070万吨标准煤以内的目标任务。”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侯翠荣介绍。

  如今的山东,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由“奢侈品”变为“日常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重回身边。“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2%,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列第2位;在‘十三五’历史性消除劣五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全面消除了五类水体;黄河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二类水体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宋继宝介绍。

  环境保护成效如何,除了数字,一些重要的指示物种也有发言权。

  初夏时节,马踏湖草长莺飞,生机盎然。今年,摄影爱好者们在这里捕捉到了震旦鸦雀的身影。震旦鸦雀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种,数量稀少,因其对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它们的频繁“现身”,成为近年来马踏湖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最直接的印证,也成为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力推进的最好注脚。

  山东牢记总书记“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的殷殷嘱托,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以泰山等区域为重点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全部整改销号。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在东营成立黄河流域首个生态环境观测站,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17地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环境的持续扩容,丰富了生物多样性,黄河口东方白鹳、黄黑嘴鸥等珍稀鸟类群集,近海海域大叶藻、斑海豹等濒危生物明显增多,久违的江豚也再现身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山东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生态好起来,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美起来,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近年来,蒙阴绿化面积以年均2.5万亩的速度增长,2021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2.2%。“有了这份生态家底,蒙阴县搭建生态资源运营平台,形成生态资源、招商资源、成功转换项目‘三大类’清单。”蒙阴县委书记王丽云说。截至2021年底,蒙阴已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246个、社员5000余人,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径。

  如今的山东,更加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加快形成,绿水青山满齐鲁,不断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山东力量。(□记者 张文婷 纪伟 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