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健身器材不能重建轻管

来源:聊城日报  2023-08-08 15:47:38
A+A-
分享

  □ 张英东

  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城市广场、居民小区、农村大院都配置有健身器材,这是政府的利民、惠民举措。

  然而,受人为破损、自然老化等因素影响,不少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出现“四肢不全”“关节损伤”“牙齿松动”等现象。

  健身器材破损、出现故障后,由于维修、管护不及时、不到位,导致一些健身器材成了摆设,不仅降低了群众运动健身的热情,也给群众的健身活动带来安全隐患。

  重建设、轻管理,是不少地方对待公共健身器材的通病。新疆乌鲁木齐、广西玉林、山西长治等地,都报道过公共健身器材“带病服役”的情况。

  由于公共健身器材大多是捐赠的,按照捐赠受赠协议有关条款规定,应由受赠单位负责管理和日常维护。而现实是,受赠单位往往是小区物业或是村委会,缺乏相应的维修资金,导致公共健身器材一旦年久失修,便无人问津。

  公共健身器材的维护情况,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它们的维修与管理,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保养和维护器械,同时建立起公共健身器材故障反馈平台,出现故障后及时维修、更换;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和农村群众也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做到正确使用、文明使用,发现公共健身器材出现问题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督促相关部门及时保养、维修、更换。

  一个篱笆三个桩。只有管理者、使用者共同管好、爱护好公共健身器材,才能让公共健身器材用得久、用得好,使其真正服务于全民健身。

编辑:顾杨洋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