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丨一次跨越文化的心灵之旅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2024-01-19 09:24:54
A+A-
分享

  1月16日晚,笔者有幸在电影《回西藏》观影式暨第十三届“泰山文艺奖”聊城获奖作品颁奖仪式上,观赏到这部屡获殊荣的影片。

  电影围绕援藏的山东青年老孔和藏族小伙久美的友情故事展开,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从隔阂到沟通的文化碰撞、从互不理解到情感共鸣的感人之旅。这是一部兼具故事性与艺术性的电影佳作,整体质朴自然,观影过程中只觉得温情踏实。当片尾曲响起,在“躯体犹如空壳,何时亡亦无憾。智慧如同金子,惋惜一同逝去”的吟唱声中,回顾片中一个个片段,越发觉得美好。

  电影根据真实人物改编,老孔的人物原型是孔繁森,他与久美之间的友情也是真实存在的。作为一名聊城人,对孔繁森的援藏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影片中的老孔角色性格鲜明,导演用诗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勾勒出一名质朴纯粹的援藏干部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人远离家乡和亲人,不远万里上高原?又是什么让老孔对这片土地产生了如此深厚的感情,让他一次又一次到西藏?或许在修水坝的情节中可以找到答案。为了让牧民不再年年为灌溉问题发愁,老孔主动去水利部门寻求帮助,在他的多方奔走下,最终突破了重重困难,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一项需要上上下下协同配合的大工程——水坝得以成功修建。辽远的天空下,云朵低垂,禾苗翠绿,湖面波光粼粼,湖边老孔骑马奔驰而过,这如诗如画的一幕,让观众再一次从镜头中窥得他对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爱,那么质朴单纯,又那么厚重深沉。

  《回西藏》首先是一部专注于生活、工作和情谊的故事片,然后才是一曲展现援藏干部精神风貌与高贵品格的颂歌。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影片没有刻意煽情,而是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既让观众看到了西藏的美丽风光和丰富人文,又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冲突和情感交融。片中用大量镜头铺陈展示了老孔与久美之间的友情,从语言、饮食到风俗习惯,再到思维观念的碰撞,一个个散落的情节被串珠成链。随着交往的深入,老孔与久美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在汉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老孔也逐渐融入了西藏这片土地。影片既生动展现了西藏的风土人情,又细腻地讲述了老孔与久美、与藏族同胞之间的美好情感,温暖治愈、令人动容。它告诉我们,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但只要我们愿意去理解和接纳,就能得到真正的友谊和成长。

  本片镜头语言极美,抛开情节逻辑和故事脉络不提,单单西藏风景镜头就值得人们走进影院“打卡”,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片头虚焦跟片尾的慢镜头下,藏地的辽阔苍茫,暗含在遥远凄清的狼嗥里,也散落在黎明的晨光里。特别是最后那段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蒙太奇,以诗意的方式含蓄克制地表现了死亡与告别,也赋予影片浓厚的文艺气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中国传统文学的意象里,空镜头往往是塑造情感的工具,影片中大量空镜头的运用,烘托或隐喻着人物内心,抒怀言志,相互交融,让观众再次从一帧帧画面里窥见老孔的气质、领悟他的精神。

  ■ 张颖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