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丨每一个善意的行为都值得被珍视

来源:聊城新闻网  2024-02-27 10:40:21
A+A-
分享

  刘学

  旅游景点里对老年人的主动搀扶,飞机上帮别人将行李推上行李架,酒店入住时主动让给带幼儿的夫妇优先办理,在异乡问询时看到的温暖的笑脸……人生在世,总会看到这些感动的瞬间,而且自身也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援手,实践其中。无疑,每一个善意的行为都值得被珍视。

  善是发自内心的,善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礼物。“与人为善”“从善如流”“上善若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勉励他们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面对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和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我们提倡让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就要进一步弘扬“善”的文化,深化“善”的作为,构建“善”的生态,让每一个善意的行为都能被珍视。

  善意的行为被珍视,就要从注重每一个人的修养开始。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善”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善念是善行的源头,心善才会行善。善良的实现要靠自觉自愿自主,使其根植在头脑里和血脉中,凡人善举方能蔚然成风、与天地日月同在。要完善个人修养,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不违背自己的良知,“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善意的行为被珍视,就要从身边每一个细微的善意行为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矢志不渝地去做,善意行为就能汇聚起来,就能成为和谐文明的洪流。交往中,个体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攻击、不诋毁他人,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在道德品质、礼仪习惯、修养涵养、美育艺术等方面,个人需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应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善”的基因在个体的言行中“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善意的行为被珍视,就要真诚地赞美每一个善意的行为。真诚地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善意行为的认同,它能洗涤你的灵魂;在对善意行为赞美的潜移默化中,寻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塑造共同的理想人格和精神家园。通过媒体、网络和社交平台,传播善人善举的正能量、健康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引导公众的言行举止;社会各界人士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父母和家庭成员应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善意的行为被珍视,就要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崇善意行为的舆论氛围。需要加强全面教育和培训,注重“善”的教育内容,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鼓励善人善举和文明行为,惩戒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鼓励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倡导包容与互助的社会关系,提倡友善、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态度;让善意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人人以善意行为为荣,让每个人在善意行为的环境中如沐春风,遇见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