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鬼秤”不除,何来交易公平

来源:聊城晚报  2024-05-27 09:17:14
A+A-
分享

  □ 张颖

  5月16日,有博主爆料,在连云港一海鲜市场遭遇“鬼秤”,并和商贩及市场管理人员发生冲突。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当地主管部门介入调查,目前已查证缺斤少两属实,该商户被清理出市场,涉事工作人员也已被辞退。

  “鬼秤”,是指经过非法改装的电子秤,这类电子秤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通过操作也能恢复正常,一直是市场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

  缺斤少两,于法不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不能打折扣。为什么“鬼秤”现象屡禁不绝?究其原因,一方面“鬼秤”本身隐秘性、随机性的特点,令市场监管部门很难发现和取证,即便查证属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对商家的威慑力也不够,在获利冲动下不法商家很容易“卷土重来”。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因为商品金额不大而少有事后复称的做法,无疑助长了此类现象的滋生蔓延,很多不法商家因此产生了“坑到就是赚到”的念头。

  然而,“鬼秤”不除,何来交易公平!根治“鬼秤”现象,首先,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在称量购物后要使用市场的公平秤复称,一旦发现缺斤少两现象,要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市场经营主体也要规范设置公平秤,增设计量管理员,加强日常巡查,鼓励消费者使用公平秤,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不法商家。

  其次,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执法责任,提高监管水平,对缺斤短两行为进行处罚。强化信用惩戒,让“犯罪”成本增加,倒逼商户合规诚信经营。增设举报渠道,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让消费者在有效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总之,要想消灭“鬼秤”,需要有关部门真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多措并举根治“鬼秤”现象,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小计量”里也有“大民生”,秤杆一头连着商家的诚信,一头连着消费者的信任。“鬼秤”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影响了诚信建设,甚至突破了法律底线,必须严格治理、坚决遏制。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