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颖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下的这句话,被不少爱好野游的人奉为信条。
野山野水引人探秘。近年来,不少野生景点在各大社交平台持续火爆,并被打上了“秘境”“仙境”“小众”等吸引眼球的标签。不少游客受短视频中“美景”吸引,慕名前往一探究竟,爬野山、钻溶洞、攀崖壁、探秘境,似乎越野越刺激越吸引人。然而,这些自媒体在大力推崇自然美景的同时,却鲜少提及潜在的危险。
探寻那些未经开发的野山、野水、野景,的确可以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和求胜欲,但野生景点没有相关配套设施,没有安全保障,在满足游客“够野够自由”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每年因野游发生事故甚至失去生命的人不在少数。
野外探险极具挑战性,对参与者各方面的要求很高,非一般人所能胜任,需要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实战锻炼和经验积累,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以及对危险的敏锐感知。而且,每一次出行都应做好身体、心理、物资的充分准备,全面掌握出游地的环境、气象、路径等,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带队,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备,做好各种应急预案。而现实中,一些驴友自发组队,带着一点简单的装备,就兴冲冲地前往那些陌生的荒山野岭去探险。表面上看是在探秘“仙境”,其实是让自己置身险境,一旦发生意外,耗费公共资源劳师动众地紧急驰援尚在其次,有时还会因此造成人员伤亡。
“乐而不忘忧,安而不忘危。”参加野外探险要“刺激”更要“安全”,在充满未知的大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往往是极其脆弱的。作为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有安全意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在做足准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相对成熟的线路,充分预估可能的风险,并带足装备和补给,确保一旦面临危险能有较好的应急处理能力。千万不要在从众心理、猎奇心理、侥幸心理驱使下,贸然前往一些未开发景区、无人区等,不要让一时的冲动,成为生命里的不可承受之重。
每一起户外探险事故的代价都是沉重的,每一条鲜活生命的离去都是让人心痛的。社交平台要严格内容审核,对那些危险估计不充分、措施保障不健全的帖子,可增加风险提示,引导网友正确评估风险,合理计划出行。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充分做好危险警告,让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位游客心中。
只有将尊重自然、敬畏生命铭记于心,“野生景点吃人”的悲剧才能少点再少点。希望广大驴友当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确保每一次探险都是一次安全的探索之旅。
2024-08-06 10:58:33
2024-08-06 10:58:00
2024-08-06 10:57:31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