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出重拳,让“黄牛”彻底变黄

来源:聊城晚报  2025-01-22 10:29:30
A+A-
分享

  □ 李丽

  据新华社报道,春节临近,天津、三亚、广州等地,为刺激消费陆续发放消费券。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紧俏的消费券被“黄牛”“截和”,被放在网络平台上倒卖;还有一些“黄牛”勾结商家,利用消费券虚假消费,骗取补贴。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近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在阶段性发放各类消费券。政府发放消费券的目的是惠及民众,降低消费成本,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循环。这对于商家来说,也是吸引客源、增加营收的大好时机。发放消费券,可谓是助商惠民促消费的利好举措。

  然而,一些惠民的消费券却被“黄牛”“秒没”。一边是普通市民“掐点”抢券,一券难求;一边是“黄牛”明码标价,公然倒卖。如此一来,真正有需求的民众,要么“望券兴叹”,要么被迫接受高价二手券。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而且使国家的惠民政策大打折扣。

  “秒没”的背后是制度监管的不到位和技术的缺失。一些地方在治理“黄牛”方面的成功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用制度封堵“黄牛”。2024年周杰伦的上海站演唱会,由于主办方坚持实施“实名购买、不可转让、刷脸入场”的“铁三角”机制,使得大量“黄牛”不得不在开唱前“割肉”离场,不但未能牟利,还损失了票面价20%的手续费。用技术手段反制“黄牛”。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前使用实时甄别“黄牛”纵深防御技术,能以“毫秒级”精度对预约用户进行风险识别;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直接拉黑在防御系统运行和例行查验中发现的多个异常购票账号……实践证明,及时升级防御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封堵拦截,能够有效斩断“黄牛”伸出的黑手。

  从以上“防牛”的各种妙招中不难看出,治理“黄牛”,主观能动性很重要,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针对消费券发放问题,有关专家给出建议——建立消费券追溯机制,确保消费券的发放、使用、核销全流程都处在监管之中;杜绝隔空刷码等行为;对违规商户进行处罚并建立“黑名单”制度,确保全流程公平、透明、可追溯。还有律师建议依法惩治,因为倒卖消费券,不仅构成非法经营罪,如果利用消费券骗取政府补贴,还会构成诈骗罪,理应受到刑事处罚。

  总之,决不能让“黄牛”堂而皇之地损害公众正当权益,更不能使一些紧俏的社会资源成为“黄牛”的“摇钱树”。在相关部门出重拳惩治“黄牛”的同时,消费者也要达成抵制“黄牛”的共识。相信只要各方积极应对,就能大大压缩“黄牛”的生存空间,从而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