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丨扫码入企,给执法加上“硬约束”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3-12 10:58:14
A+A-
分享

  ■ 赵宗锋

  根据媒体报道,在北京,“扫码检查”的改革正进行再升级:执法人员如果不扫码,企业有权拒绝检查;检查结束后,企业可在相关平台对检查行为进行评价。

  规范行政执法,既是法治精神题中要义,更是为民为企服务的宗旨使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聊城,全面开展的涉企行政检查“一张表单”和“分级分类”的精准监管制度正日渐完善,深化“综合查一次”场景应用,严格执行“扫码入企、逢进必扫”,正扫出执法透明度,扫出企业获得感,扫出城市治理现代化。

  以冠县为例,从2023年开始的“入企执法扫码” 行动,对执法行为起到了实时监督、智慧分析、数据预警三重功效,通过执法数据库分析和数据预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研判、事中纠偏,有效纠治了企业反映强烈的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提高执法效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执法扰企”,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只有执法公平、司法公正,市场主体才能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涉企行政检查的规范程度,正成为检验政务服务成色的试金石。

  建立健全涉企执法检查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在政企之间架设双向监督的“玻璃幕墙”,推动“分级分类”精准监管,不仅能让形式主义、多头检查无处遁形,还能破解过往执法“一刀切”的弊病,让信用良好的企业享受无事不扰的宁静,让监管力量更科学精准地抵达最需要的领域。如此一来,规范发展的企业安心了,有限的执法力量发挥得更高效了,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的目标更细化了,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是人。智能监管与柔性执法相得益彰的背后,还得是各级各部门过硬的工作作风。有没有发展的大局观,有没有部门间密切配合、协同发力的责任担当,如何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怎么提高能力水平当好“招商员”“服务员”“护航员”,依然需要干部队伍在一次次的创新实践与政策的高效落实中亮明态度、付诸行动。

编辑:梁营营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