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丨文化IP:“夜经济”的“破圈”引擎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7-04 14:44:12
A+A-
分享

  一座城市,若“夜经济”仅靠烧烤摊儿、灯光秀,终将陷入同质化的困局。连云港盐河巷将《镜花缘》文学经典转化为全息投影沉浸剧《镜花绮梦》;许昌曹魏古城用裸眼3D重现“火烧赤壁”,带动游客从观史者变身历史参与者;临清东宛园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为方向,将美食打造为“打卡地标”……种种实践,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地方文化IP的深度开掘和创造性转化,能赋予“夜经济”独特的灵魂,成为驱动消费的核心引擎。

  而让文化IP“破圈”,离不开科技赋能与年轻化表达。科技与创意,是激活传统的“双引擎”。

  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将二次元文化注入“夜经济”,通过“梦幻西游”沉浸乐园与山海经光影展,用XR技术搭建虚实交织的时空。游客在NPC引导下,参与游戏化叙事,使传统文化在科技加持下焕发新生。

  更值得关注的,恐怕是创意人才的集聚效应。杭州东巢艺术公园的“落日夜市”,由00后团队操刀,一年策划超百场活动,以“重交互、轻商业”理念重构夜市逻辑。

  这种创新,本质上是在解构文化符号:当西游剪纸通过90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手化作潮流文创,当土锤咖啡用“白咖夜酒+乡村演唱会”重构关中农旅体验,传统的边界便被彻底打破。

  大唐不夜城以唐文化IP贯穿餐饮、演艺、购物;周至水街凭“免费演艺+生态修复”模式,创下节假日日均10万客流的纪录……这种生态共生的培育、“夜经济”“生态雨林”的打造,离不开制度创新——西安市政府打造5个“20工程”,用政策杠杆撬动业态共生。这些制度设计,为文化基因的“破圈”提供了坚实土壤。

  城市的“夜经济”生命力,不在于灯光亮度,而在于文化深度。让传统在创新中“破圈”,让市井在文脉中升华——这或许才是点亮城市夜晚的真正密钥。

编辑: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