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丨公共座椅不该成为卫生盲区

来源:聊城晚报  2025-08-08 17:32:19
A+A-

  □ 吕晓磊

  近日,深圳某影院座椅惊现虫卵,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近期,高铁一次性座椅套在电商平台热销,也反映出人们对公共座椅卫生的担忧。这不由得引人深思,在公共出行和文化娱乐活动日益频繁的当下,公共座椅不该成为卫生盲区。

  当前,暑期档迎来观影热潮,市场火热令人欣喜,但也应当看到,行业长远发展,离不开对每一个细节的重视。电影院环境封闭、空气不流通,导致座椅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状态,掉落的爆米花及残留的饮料污渍,也为细菌、虫卵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当下,影院清洁标准不统一,尤其是在高峰期日间场和夜间场“连轴转”的情况下,有些影院对座椅的清洁仅停留在表面,导致卫生问题愈发严重。此次深圳涉事影院虽已致歉,并承诺加强清洁,但消费者对影院的好感已大打折扣。

  座椅的卫生困境,本质上是“重表面、轻内里”的管理惰性。清洁被压缩成“看得见的地方擦一把”,而织物深层、缝隙死角,既无时间细抠,也无设备可深入清理。久而久之,“眼不见为净”成了潜规则,直到虫卵被镜头放大。

  高铁一次性座椅套的热销,同样揭示了公共座椅卫生问题的严峻性。暑期出行高峰,高铁客流量剧增。尽管12306客服表示列车会定期清洁消毒,但面对旅客的多样化需求,现有的清洁力度似乎难以完全消除人们的顾虑。尤其是夏季,人们穿着轻薄,皮肤直接接触座椅,一旦座椅卫生状况不佳,极易引发皮肤过敏、感染等健康问题。一次性座套的爆火,既是消费者对卫生风险的主动防御,也凸显了公众对公共交通服务升级的迫切期待。

  破除公共座椅的卫生盲区,须多管齐下。其一,标准要“硬”。影院、高铁、商场应尽快出台有关织物座椅的清洁频次、深度消杀、更换周期等量化指标,并纳入日常巡查。其二,技术要“新”。可推广抗菌防螨面料、可拆洗模块化座椅,引入高温蒸汽机等技术,让“深度清洁”成为可能。其三,监督要“亮”。借鉴餐饮“明厨亮灶”,在影院、车站设置座椅清洁公示屏,扫码可查“当日消毒记录”。

  让每一张座椅不仅“能用”而且“好用”,不但“不脏”而且“健康”,才能让人们的出行和娱乐更加安心,才能推动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编辑: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