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县域 > 县市区 >

聊城市阳谷县大布乡:发挥优势送法律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乡村文化振兴——送法律

来源:文明阳谷  2023-11-14 14:32:52
A+A-
分享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大布乡全力锚定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南融东借,以“多彩画笔”绘就出色彩斑斓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以“党建引领”红色画笔 绘就乡村组织振兴“先锋图”

  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兴,则乡村兴。基层党组织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

  一是以人为本,打造过硬队伍。积极吸收学历高、懂发展的优秀人才入党,实行党员帮带,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升党员的思想认识,促使广大党员在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创新机制,促进新村融合。探索制定新村例会制度,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网格履行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责。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引导村干部拉高标杆、创先争优,提振干事热情。三是筑巢引凤,吸引人才返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推动更大力度的流程再造,构建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的政务服务体系,吸引本乡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同时,加强科技培训,突出产业富民,培育高素质农民。四是多措并举,促进集体增收。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工程,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社和电商孵化中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其中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为村级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

  以“山清水秀”绿色画笔 绘就乡村生态振兴“锦绣图”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以绿色发展为主旋律、弹奏好生态振兴的“最强音”。

  一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大布乡对2619户农户进行清洁取暖改造;修建和拓宽农村道路6.43公里,在李堂、穆庄等5个村庄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在乡驻地及高庄村、后排张村、后布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解决生活污水无处排放的问题。二是防治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开展道路扬尘治理,排查取缔散煤和土地暖,引导辖区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引进环保设备,减少污染排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三堆两垛”、坑塘垃圾、残垣断壁进行彻底清理,促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三是创新服务,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依托“12345”市民热线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聘请法律顾问,探索“党建+微心愿”便民服务模式。成立大布乡“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室,整合司法、税务、财会、农技、电商、环保等部门人员力量,打造5支服务队,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服务。四是文化惠民,引领文明新风。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实施鲁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鲁西民俗艺术馆等文化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级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和农家书屋的全覆盖。组建各种形式的文艺队伍72支,广泛开展送戏下乡、电影放映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打造环境舒适、生态宜居、生活和谐的美丽乡村。

  以“发展引擎”金色画笔 绘就乡村产业振兴“富足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土特产成为“金色招牌”。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阳谷县大布乡苏海村,依托临近聊阳路交通便利的优势,流转土地3000余亩,以苏海森林动物世界为核心打造集休闲观光、生态采摘、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在薛楼、董庄等西部村庄,发挥毗邻莘县的区位优势,发展蔬菜种植业,建成蔬菜大棚2000余座。通过引进特色经营现代农业项目,加强大棚基础设施建设,多尝试不同种类的蔬菜种植,目前大布乡种植的黄瓜、芸豆、辣椒也热销省内外,让特色农业在阳谷县大布乡“遍地开花”。二是强化引导,壮大主导产业。不断强化对板材加工产业的扶持,推动建设板材加工产业园区,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业配套、提升产业品牌,培养一批以金福林木业为代表的技术强、规模大、效益好的板材加工企业,带动产业上游发展旋皮机加工户200余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板材加工产业链条,使阳谷县大布乡发展成为江北著名的“板材之乡”。其中,中板材企业积极帮助脱贫户们解决就业难题,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让部分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努力防止脱贫户返贫,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是激发活力,推进项目建设。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引进建设一批发展前景好,技术先进的大项目、好项目。四是数字赋能,发展电商经济。投资35万元,打造“布见不散”电商孵化中心,涌现出“薛楼手工挂面”“董记驴肉”“张董臭豆腐”等知名产品,并带动了高庄村的水果玉米、东张村的黑麦面粉、吕超凡村的苹果、新布村的“西瓜红”红薯等农副产品的销售。电商孵化中心运营以来,已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三期,共计500余人次。2023年以来,在电商平台助力下,脱贫户薛西军作为薛楼手工挂面的传承人,手工挂面已经销售3万多单,年销售收入达到20万以上,实现稳定脱贫。

编辑:王克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