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山东 >

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推动交流互鉴 让人工智能造福世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6-06 17:00:31
A+A-
分享

  当今世界,多重机遇与挑战交织叠加,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注定将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变革。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

  据了解,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将于6月在山东曲阜尼山举办,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围绕“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人工智能赋能人类社会跨越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迎来新一轮热潮。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让智能涌现,展现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赋能潜力,可以说智能作为数字时代基础性的技术和内生型的能力,正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的重要变量。未来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加速各行各业的创新性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改造升级助力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赋能。

  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效率提升型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释放新的红利,而且可以释放更多消费力,催生需求侧结构变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传统要素红利衰减,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数量型增长动力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机器人可穿戴设备、5G通讯、脑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的融合,创造了未来技术和颠覆性创新的新机会。世界各国都应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制度交流,同时还需要加强国家、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合作,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导致摄像头、拾音器、定位设备、感温器、人体体征检测设备、感光器等无数个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遍布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梅特卡夫定律认为,网络价值与网络中的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将这一定律诠释得淋漓尽致。连接密集,节点增多,导致非法入侵的触点也大大增加,“后门”无处不在,信息安全风险因之增大。众多的节点同时还使得信息安全遭到破坏的隐蔽性进一步增强,破坏者利用某个环节非法获取信息或破坏信息后,系统的运作丝毫不受影响,而破坏者已经从其破坏行为中大受其益。

  针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普遍性问题,全球多国出台相关治理方案。例如,欧洲议会近日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提案的谈判授权草案,向立法严格监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迈出关键一步。美国政府也在寻求制定一项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战略,以防范错误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其他潜在危险,并呼吁公众提供意见。今年4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重要的考量问题就是信息内容安全问题,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

  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将远超人类想象,在推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增强人类福祉的同时,伦理治理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命题。

  学史使人明智。绵延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是解决当今和未来难题的智慧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根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提出:“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人工智能加速变革,与其相关的伦理规范、风险框架以及治理理念和模式的探索被广泛关注,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正在成为世界共识。推进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离不开传统的社会伦理,要继续在世界各文明之间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治理规则,有效规避伦理风险。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文明之一,其延续数千年未曾中断直到今天,而且还在朝气蓬勃地发展当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中华文化传承结合,不仅将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更为中华文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儒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是以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的科技人文论坛,讨论内容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希望通过本次对话,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与包容,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者:王鹏,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

编辑:马晓红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