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三年三张照片 温暖笑脸见证暖流“破冰”

来源:聊城晚报  2022-02-22 18:25:24
A+A-
分享

 

  2021年11月20日上午,新一轮寒潮来袭之际,在东昌府区供销社家属院,68岁的荣维芳在温暖的房间里满心欢喜

 

  2019年11月23日,在东昌府区利民东路原信用社家属院,市民马女士家里热起来了

 

  2020年11月8日,在育新街宜佳小区,69岁的居民杨桂花家里实现集中供热

  文/图 本报记者 赵宗锋

  聊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过去5年,聊城加快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城市。金安热力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窦振坤说,这样的表述,让他不由得回想起过去3年,在城区部分区域实施集中供热项目攻坚的日日夜夜。

  时间转回到2019年11月23日,在东昌府区利民东路原信用社家属院,市民马女士家客厅的暖气片上,搭着几件小孩的衣物。她高兴地说:“20多年了,今年终于集中供热了。”就在这一年冬天,利民社区25栋楼1000多户居民,摆脱了之前20多年没有集中供热的困境。随着暖流的到来,一座寒冷的“孤岛”消失了。

  近一年后的2020年11月8日,城区集中供热首日,在育新街宜佳小区,69岁的居民杨桂花面对来访的供热工作人员,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她身边的一组暖气片,已经热起来了。与杨桂花一样,在育新社区,2020年有大小11个小区23栋楼的居民,在住进去20多年后首次实现了集中供热。继利民社区之后,又有一片集中供热的“孤岛”被清除。

  时光来到2021年11月20日上午,新一轮寒潮来袭之际,东昌府区供销社家属院,68岁的荣维芳在温暖的房间里满心欢喜,“住进来了20多年,没想到还能享受集中供热。”荣维芳开心地说。

  东昌府区供销社家属院建成于1991年底,是东关大街路南唯一的一栋居民楼,共30户,住着29户人家。这一年,这栋独栋楼实现集中供热,荣维芳算了一笔账:除去户内改造费用,取暖费只交了1380元,比烧煤取暖省了一半多。

  三年三个片区,年年都有突破。作为供热改造工程的实施者,窦振坤感慨万千,他经历了施工时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暖流进家后群众的欢欣雀跃。他保存了记者当时采访时拍下的照片,记录下连续三年里,三位居民的温暖笑脸。“看到这些照片,就觉得工作很有价值。”2月20日上午,窦振坤说。

  利民社区老旧小区集中,不明电缆太多,地下管网复杂,道路狭窄,施工材料只能靠人肩扛手抬运进去;育新社区地处商业繁华地段,点多面广,情况复杂,部分区域没有任何供暖管网,建设成本太高;东昌府区供销社家属院为独栋楼,施工困难。除了外部阻力,还有楼体老化保温性能差,地处东关街交通要道,不好轻易封路等内部问题。此外,供热运营成本比其他地方高出三分之一,运营必然亏损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全是“硬骨头”,但硬是都啃下来了。“我们是国企,要为群众办实事,就不能光算经济小账,施工再难也要做,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好。”窦振坤说,每年公司领导的意见都非常明确,这也每每让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这些小区陆续实现集中供热,一改之前20多年的困境,也是聊城市贯彻落实“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的缩影和体现,是市城管局用心打造“贴心城管,温暖万家”服务品牌,全力抓好集中供热,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的切实行动。

  “我们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政府。”去年在东昌府区供销社家属院施工期间,73岁的居民王立荣的一番话,说得窦振坤心里一暖。这句话,他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编辑:庞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