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聊城市社科联四级调研员史晓玲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4-23 16:54:21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聊城市社科联四级调研员史晓玲有自己的办法。她积极探索“宣讲+”新模式,打造宣讲品牌、成立宣讲队伍,精心设计符合群众“口味”的宣讲课程。

  打造品牌,推动党的理论落地生根

  2021年,史晓玲负责组建聊城首支社科理论界宣讲服务队,倾力打造“习语‘聊’亮”大众化普及品牌。服务队成员由市社科联主席团成员和“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组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分众化宣讲宣传活动。

  2021年,史晓玲组织开展的“习语‘聊’亮”社科普及品牌项目获评全省社科普及优秀案例;主持的《“习语‘聊’亮”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五为”志愿服务优秀重点项目;2023年,聊城市社科理论界宣讲服务队获评“全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相关做法被中宣部推介,并被《光明日报》《山东社科界》等报道。

  深学笃行,拓展党的理论传播研究

  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遍鲁西大地、润泽人心?“理论宣传要与时俱进,我们也要争做学习型、研究型的理论宣传员,当好新思想的‘播种机’。”史晓玲说。

  工作中,史晓玲发挥自身专长,积极投身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党史中的宣传经验,探索新时代的宣传路径,撰写了《抗战时期中共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媒体形象塑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诠释与路径选择》等论文30余篇,部分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编,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向更多人讲好聊城故事。

  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史晓玲通过长期蹲点、走访调研发现了大量现实问题,撰写了研究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村庄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基于对文化“两创”的调研与思考,撰写的《关于聊城市理解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获评省社科联系统“微调研”活动优秀调研报告第一名。

  持之以恒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史晓玲被授予“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社科普及先进个人”“水城最美职工”等称号。

  创新模式,让理论宣讲“走新”更“入心”

  “理论宣讲要接地气、精准供给,才能让不同群体都能达到思想共鸣、情感认同。”史晓玲说。

  2018年底,史晓玲组织创建的聊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深入一线,紧密结合受众群体实际,主动设置议题,策划宣讲专题,截至目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00余场次,打通用创新理论、社科知识服务农村、社区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策划首届社科普及与应用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基层一线社科理论工作者搭建宣传交流平台,开创全省先河。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她组织开展了“社科专家讲党史”“社科专家进基层”等宣传宣讲活动,用接地气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将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小故事”“小话题”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党的声音在基层群众中更加入脑入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23年1月,她所负责的“聊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五为”优秀志愿服务队。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