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记忆中的全国劳模曾广福

来源:聊城晚报  2024-04-25 08:47:23
A+A-
分享

  □ 罗新刚

  曾广福(1913—1998),莘县董杜庄人,全国劳动模范。1942年当选为村农会会长,1943年创办互助组,1949年创“兑地丰产法”,当选为聊城专区和平原省劳动模范,并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他一生十多次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多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事迹被人们广泛传颂。

  曾劳模品质高尚,是我最敬重的人。虽然他已去世多年,但其谆谆教导仍让我铭记在心,受益匪浅。

  20世纪80年代末我参加工作时,曾劳模是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非常荣幸地和他认识并相熟。他虽然是位名人,但没有一点架子,反而很朴实、谦逊。

  记得有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去董杜庄村采访曾劳模。踏上莘县城西笔直的柏油路,我犹豫了,不会又扑空吧?因为我的采访本里清楚地记着:

  1988年9月1日,去采访曾劳模,他不在家,去为乡棉纺织厂贷款;1989年10月1日,他去聊城城区为村民办事,采访扑空;1991年8月6日,再次采访,他帮一位车子爆胎的外村老汉修车子去了。

  这次他在不在家?我硬着头皮敲开了他的家门,开门的是他老伴儿。“曾劳模在家吗?”我问。“不在!”我心里一沉,忙问:“去哪里了?”“干活去了。”“劳模都70多岁了还下地干活?”“这些年他啥活儿也没丢下。年轻时,将200多斤的麻袋扛起来就走,现在年龄大了,在小青年面前还是不服输,割麦子、掰棒子、拾棉花,啥活儿都干。村里谁家有活儿需要帮忙,他都会去。”“我听说曾劳模每天都扫街?”“现在的年轻人都忙,他也闲不住。有当紧的事就办当紧的事,没当紧的事,一眼看不见,拿把扫帚就出家门了,早晨路上还没有人他就把街打扫干净了。”

  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曾劳模已拿着一把大扫帚从深深的胡同里扫出来,“沙沙沙”的声音,穿过大街小巷,传向远方。这样的情景,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临近傍晚,曾劳模回来了,他一脚迈进屋,鞋子上满是泥水。“刚才浇水去了!”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那结满厚茧的大手拉着我笑呵呵地坐下。

  当我问他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下地干活时,他说:“干活最好啦!”接着,他深有感触地说:“我9岁要饭,十几岁给地主扛活,从小家里没有一分地、一间房,是喝苦水长大的,是共产党、毛主席救了我。几十年来,我做了一些工作,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大的荣誉,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要活到老、干到老……”

  谈着谈着,曾劳模靠在椅子上“呼呼”睡着了。他老伴充满歉意地说:“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晚上村里的人找他谈粮食生产、工厂建设,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早晨还要早起。”

  我知道,第二天一早他还要去扫街,便没有打扰他,悄悄地离开了。

  1996年5月,曾劳模到北京住院治病。他不愿意去这么远的地方看病,是各级领导和家人一再坚持,他才勉强同意去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曾劳模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但仍然给人健壮、硬朗的感觉,特别是他那高大的身材、粗壮有力的手臂,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他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劳作的情形。他的相貌像农民,语言更朴实:见到学生,他会说“学生要好好学习”;见到年轻人,他说“青年要好好工作”。其言语真挚、目光温和,充满了正能量。

  有件事让我记忆深刻。有一次,和曾劳模聊天时,他说:“遇到打扫卫生、拉粪车子的人上坡上不去,一定要帮忙推一把,别嫌脏。”言语之中饱含着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我忙说:“好!好!”

  在北京住院期间,看望他的亲属走后,他会安排子女将礼品送给其他病房的病人。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吃,他说吃不习惯,有小米粥和馒头吃就很好了。逢年过节他也不买新衣服,有一次女儿把他骗到商店,他一看要试衣服,扭头就走。问他为什么不买新衣服,他说不穿补丁衣服就很好了,旧衣服脏了洗洗,和新的一样。的确,一件中山装他穿了十几年。

  曾劳模70多岁后,牙齿掉得只剩下上面的两颗门牙,既影响吃饭,又影响与人交谈。其实早在10年前,家人就发现他掉了几颗牙,要陪他去医院镶牙。后来一是因为忙顾不上去医院,二是因为怕花钱,一拖再拖,他始终没有镶上牙。吃饭的时候,别人看着都替他费劲,他却毫不在乎。在这种情况下,子女把镶牙的钱交给他,哪知第二天他就把钱转交给了村里的会计,说村里发展更需要钱。

  在莘县,很多人都能讲出几个关于曾劳模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他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精神,他这种大爱无私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以自己85年的不平凡人生践行了毛主席为他的题词:你是共产党员,又是劳动模范,要起桥梁和带头作用。

  (图片除标注外均摘自《聊城图片百年》)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