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解锁“南鱼北养”密码——道口铺街道乡村振兴中的创新思维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7-10 09:58:21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来自热带地区的罗非鱼,如何能来到并不温暖的北方?

  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走出一条“南鱼北养”的探索路径。近年来,街道统筹生态振兴、产业振兴,积极探索坑塘宜渔治理的绿色发展路径,成立龙兴雨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冷门鱼种”罗非鱼养殖,将废弃坑塘变身美丽鱼塘,打造乡村渔业振兴示范样板。

  目前,道口铺街道建成16000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及配套设施,年纯利润300—500万元。2023年,东昌府罗非鱼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明晰“宜渔+”坑塘治理路径

  ——夯实美丽鱼塘打造基础

  道口铺街道陈化屯村的坑塘,前身为砖瓦窑厂,窑厂关闭后成了盐碱涝洼地,一度被废弃。

  2014年,当地致富能手王保杰等紧抓上级“南鱼北育、南鱼北养”政策,经调研后承包坑塘发展渔业养殖。通过街道、村“两委”帮扶外出学习、考察市场,充分利用东昌府区各项财政优惠政策,注册成立龙兴雨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进行罗非鱼、黄河鲤鱼、观赏鱼等鱼类养殖,如今每年出售商品鱼已达150万公斤。

  近年来,道口铺街道将坑塘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坑塘。组织各新村(社区)全面排查辖区内坑塘,根据乡村坑塘生态环境状况、渔业资源禀赋、水域承载力、产业发展基础等情况,制定“一坑一策”治理方案。

  街道按照宜渔坑塘整治标准和工作要求,组织力量集中清理清运坑塘垃圾、杂物,修整基地道路及部分池塘护坡,在坑塘四周新建围挡,打造适合发展渔业的鱼塘。投资70余万元完成30亩旧塘加深改造任务,对池塘边坡进行统一整修,疏浚排水渠道150米,实施“三池两坝”尾水处理工艺,科学规划养殖水域。

  实施“工厂化”养殖模式

  ——推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

  罗非鱼是热带鱼,对水温有着很高的要求。水温在15摄氏度时会停止摄食,水温低至10摄氏度就会死亡。

  “南鱼北养”的密码,关键在科技赋能。道口铺街道实施“循环水”水质优化模式,工厂化养殖车间采用工厂化循环水、温泉水调节水温,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定期更换新水,优化水产养殖结构。紧抓反季养殖销售的利好效益,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进入为期半年的温棚养殖,在各个养殖池内循环,确保一年四季都有罗非鱼上市,破解传统水产养殖一年只养“一季”的问题。目前100个10米直径的陆地圆池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实施“一线实验”科学喂养模式。街道与聊城大学农学院合作建立水产品科学研究基地,选用特定的饲料进行投喂,养殖成熟的罗非鱼平均体重达到1公斤。

  实施“鱼稻共生”精准提质模式。为解决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废水问题,邀请农业渔业专家张秀江等,指导合作社引进1500公斤雪藕进行示范种植,养殖废水排放到藕田稻田作为植物肥料,经过稻田藕田净化的养殖废水,随后循环到规模化养殖车间,既能放大美丽荷塘观赏价值,又能通过“鱼稻共生”生态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丰富“合作社+”运营体系

  ——助力休闲渔业名利双收

  近年来,道口铺街道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摸索出“党支部牵头、养殖户管理、合作社运营、村民参与”的合作模式。

  “合作社+农户”模式,规模化养殖。该街道带动周边30余户渔农“入股”参与养殖,每年每人平均增收2万元左右。通过利益联动、风险共担,调动群众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造血”功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合作社+企业”模式,产业化销售。2017年,合作社成员出资1500万元,成立龙兴雨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对接市场拓宽销路,积极维系周边省市水产市场客户,每年向石家庄、济南、济宁等固定客户出售罗非鱼近50万公斤;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提高决策效率,探索柳根鱼和四大家鱼等其他鱼种养殖,扩大经营销售范围。

  “合作社+文旅”模式,多元化运营。该街道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集以农家乐、生态示范、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拓展龙兴雨垂钓中心项目,设立专门的室内垂钓俱乐部,设置两个大池,划出80个钓位,通风良好、设施齐全、冬暖夏凉,吸引各地钓友,连续8年举办休闲垂钓比赛,休闲农业项目每年为合作社增收30余万元。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