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东阿阿胶、郎庄面塑圈粉成都国际非遗节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6-11 15:15:44
A+A-
分享

  本报讯(记者 陈金路 通讯员 李静慧)6月8日,聊城市文化馆馆长韩银亮难掩内心的激动:“刚刚闭幕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聊城两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和郎庄面塑实力“圈粉”,受到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成都国际非遗节郎庄面塑展位。受访者供图

  6月3日,为期7天的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落幕。这场汇聚全球40余个国家、全国18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盛会,现场接待观众超21.74万人次,成为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展位前人头攒动。这项技艺始于清嘉庆五年同兴堂,展位负责人蔡传龙现场演示了炼胶过程。初九点火、九次添加阿井水、炼胶九天九夜,晾胶更是要足足八十一天。不少游客惊叹:“原来生产一块阿胶有这么多讲究!”活动期间,展位接待了约4000人次,不仅卖出价值2.6万元的产品,还收获320余个意向订单。

  另一边,被称为“面老虎”的郎庄面塑同样吸睛无数。“哪吒闹海”“舞狮”及老虎、青蛙等精美造型的面塑,让游客挪不开眼。郎庄面塑工艺独特,需十几道工序制成,其特点为造型夸张、用色浓艳,具有鲜明的民间风格。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曲玉双笑着说:“3000多人来展位围观,卖了价值1.5万元的产品,还接到400多个合作意向,这次真是收获满满!”

  在非遗保护与创新展上,聊城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梁颖的剪纸作品也格外亮眼,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众多目光。

  韩银亮表示,从水火锤炼的阿胶智慧,到指尖舞动的面塑柔情,聊城非遗通过活态展示、沉浸体验,让成都市民和游客领略到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活力。传统技艺不是尘封的老物件,而是流动的星河,在这场国际盛会中,聊城非遗正以鲜活的姿态,续写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新篇章。

编辑:郭艳娜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