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读报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深度 >

聊城:塑强“信义东昌府”品牌 推动美德和信用融合建设新路径

来源:文明山东  2023-05-18 10:35:34
A+A-
分享

  聊城市东昌府区作为“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省级试点区,创新性地将彰显“大义、公义、道义”的慈善捐助、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志愿服务等良好道德行为,纳入到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秉承“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价值理念,构建起“覆盖各村居、融入各行业、全民共参与”的格局,塑强“信义东昌府”品牌,力争成为聊城市美德和信用融合建设发展的“尖子生”。

  “齐统筹”构建“大布局”

  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道德文明新高地,塑造东昌府良好形象”这一核心要义,出台《东昌府区关于统筹推进美德和信用建设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东昌府区统筹推进美德和信用建设融合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东昌府区社会成员信义管理办法(试行)》《东昌府区城乡居民信义管理办法(试行)》4个文件,明确了美德信用融合建设“五进”内容及信用体系管理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赋分等级。区级层面成立社会信义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美德信用融合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在区直部门、镇(街道)、行政新村(社区)成立社会信义体系建设评审议事会310个,明确信息管理员、采集员1500余人,建立“领导小组、评审议事会、管理员、采集员”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建设的区信义信息平台,同步上线网站、小程序、信用报告查询一体机,实现了平台与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软约束”变成“硬抓手”

  东昌府区各行政新村(社区)组建了“美德信义+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群众满意度、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模范典型选树等工作,将群众的正面道德行为及违反村规民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负面行为,全部纳入到社会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实行清单式赋分、积分制管理,并在各村(社区)建立信义积分“红黄榜”,定期公示守信和失信行为。比如:闫寺街道隋庄村2014年利用土地增减挂项目整村拆迁,实现村民全体“上楼”,在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情况下,隋庄村以信义积分管理为抓手,通过开辟积分菜园、成立“小蜜蜂”志愿服务队、建设“信义小院”等方式,实现了小区管理由“整治”到“自治”的转变,引领了美德文明的新风尚。除区级层面统筹推进的“规定动作”和“固有指标”之外,各镇(街道)指导村(社区)在深入挖掘各自历史文化特色基础上,增加5条自选指标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形成了“一镇街一品牌”特色,比如:侯营镇是革命老区镇,红色资源丰富,该镇将参与红色宣讲、参与“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化解邻里纠纷以及发挥“红街坊”作用等指标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了红色血脉、信义基因和美德传承的融合。

  “新场景”激发“新活力”

  东昌府区在推进美德信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有德者有得”的正面激励原则,出台了“信易批”“信易行”“信易购”“信易游”“信易医”“信易惠”六项惠民便企激励政策,在行政审批、交通出行、购物优惠、项目扶持等方面对积分等级高的个人和市场主体实施联合激励措施,使“信易+”在多个场景中兑现落实,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良好信用生态。各镇(街道)采取自建、联建方式建设信义超市、诚信驿站、幸福食堂等惠民利民场所297处;结合辖区特色、产业优势,联合企业商户组建6处“信义商户联盟”,创新打造信义集市、流动信义超市、共享工具屋等惠民场景,为信义积分高的居民提供积分兑换、购物打折、工具出借等服务,让“信义有价”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数字化”引领“提质效”

  为提升社会信义体系建设工作质效,东昌府区以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构建起覆盖全区的信义信息平台,同步上线小程序、网站、信用报告一体机,形成平台、网站、应用端“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市民在微信小程序“信义东昌府”实名注册,即可查询本人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部分村(社区)、街区的居民和商户有专属的“信义二维码”,通过微信一扫就能得知信义等级和具体守信失信情况,方便后续的分类服务管理。目前,东昌府区信义信息平台开设部门信息采集账号915个,定期归集纪委监委、公安、法院、税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32个主要职能部门的奖惩信息,动态归集志愿服务、表彰奖励、捐款捐物、社会公益等信息;同时,平台将全区11.2万个体工商户、5.6万家企业等市场主体纳入管理,在农业、综合执法、交通、司法、家政等重点行业,推行信用监管信息评价标准,提高了行政监管效能。

【编辑:顾杨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