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记者直击 >

【新闻发布】确保重点项目双提升双突破!我市大力开展“招商质效突破年”活动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2024-03-27 14:22:34
A+A-
分享

  3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办“十二项提升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招大引强”提升行动专场。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迎春介绍了2024年聊城招大引强工作谋划及工作措施。

  今年是市委确定的“聚力攻坚突破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围绕落实市委“6293”工作思路和“攻坚突破”要求,市两会已确定了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目标,即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亿元以上;新开工过亿元项目30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力争引进1—2个过50亿元、100亿元项目。健全从策划签约到建设投产的全过程服务推进体系,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开工,确保项目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双突破。

  赵迎春表示,市投资促进局将按照“1+12+11+N”大招商格局,开展“招商质效突破年”活动,深入推进招商引资“走出去,请进来”,抢抓高铁开通和绿电能源发展机遇,实施深耕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招商战略。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信息渠道。充分借助高能级招商平台,策划产业链对接活动。完善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机制。持续举办特色产业高层次招商推介,提升“投资聊城”品牌影响力。

  发挥产业优势,确定产业链招商重点。梳理完善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锚定产业契合度高、关联性强的知名企业,盯紧行业龙头企业、关键节点企业开展补链强链招商。全面抓好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产业主导产品壮大和产业延链补链,以铜铝和优质钢管、钢板等为重点方向进行招商。统筹推进绿色化工产业要素资源争取、园区支撑和大化工发展,推动能源转化、深度加工和产品延伸。协同推进大型绿电项目建设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聚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风电装备制造等短板开展招商。围绕轴承产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眼辽宁、河南、江苏等轴承产业集聚区,瞄准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卡脖子技术项目等,积极联系对接。

  突出招大引强,开展系列主题招商活动。积极谋划开展“投资聊城·共擎未来”招商季行动,包括高铁开通沿线城市招商、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区域“招商周”、产业招商百日会战等系列招商活动,持续打造“投资聊城”品牌。加强与山东省异地商会、聊城异地商会及相关在外人员的对接沟通,鼓励异地聊城籍企业家在家乡投资兴业。加强与知名企业、商协会组织的联系对接,通过登门拜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投资需求,汇集投资信息,寻求合作共识。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筛选一批京津冀区域的重点目标企业,借助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大力引进央企名企总部、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功能性机构,鼓励探索建立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

  聚焦开发区,推进以招商促升级行动。每个开发区确定重点发展的2—3个主导产业,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投资做精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强、投资强度大、亩均效益好的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程度。采取“开发区+运营公司”“开发区+行业协会+商会协会”等模式,加快编制产业招商图谱和路线图,聚焦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围绕龙头企业建立配套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引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形成集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管理运维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聚力招新引优,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加强与商协会组织、专业机构的联系对接,建立“招商合伙人”机制,拓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探索引入会计、税务事务所等招商中介机构,通过设置招商联络站、聘用招商大使等方式,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城市会客厅”,实现展示推介功能,建设资源整合平台,形成招商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启动“飞地”经济招商引资模式,借力实现创新资源的异地集聚和转移输送。深入推进“产业基金+资本招商”模式,以资引资,促进项目资本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聊城产业链精准招商云平台”作用,运用大数据手段,锚定智能装备、数据存储、数据服务、软件开发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接,力争落地一批“大智物移云”产业项目。借助进博会、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活动平台,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招商推介活动。邀请客商来聊实地考察、洽谈对接。持续举办中国钢管产业峰会、中国轴承产业推介会等产业招商活动,打造钢管、轴承、钢板等国家级特色知名节会招商平台,逐步扩大“钢管之都”“轴承之都”“钢板基地”产业品牌影响力。

  文/记者 林晨 刘志耀 图/马新涛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