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记者直击 >

东昌湖与青海湖的协奏——聊城援青教师促刚察县教育振兴走笔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5-09 10:29:04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张颖

  本报通讯员 朱晨冉

  东昌湖与青海湖,相隔万里,因为跨越山海的倾情支援,14名聊城援青教师在海拔3200米的雪域高原上,演绎出教育帮扶的协奏曲。

  2023年8月,聊城市因需选才、精准派才,组织优秀教师、校长等教育人才奔赴刚察,他们把高原当成第二故乡,让孔繁森精神在雪域绽放,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教育帮扶新格局,为刚察县教育振兴贡献聊城力量,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支教是一场温暖的教育行走,我愿用担当和奉献交出满意的答卷。”4月25日,援青教师孙艳霞介绍,针对刚察学情薄弱的现实,她提出了“低重心、反复式”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一学期的持续努力,她任教的班级平均分比达标分高出近30分。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援青不仅是知识的输出,更重要的是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传递。

  结合当地学校实际,聊城援青教师充分发掘课程思政资源,深入融合学科教学,已实现9项州级思政课题立项。推行“小组切块”管理模式,开展“合作教学”等活动,提升了班级管理品质,也推进了刚察教学管理实践改革。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节、经典美文诵读、合唱比赛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两地教育理念广泛交流、深入交往、全面交融。

  携手结对提升教育水平

  聊城援青教师不仅为刚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还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从踏上青海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要为这里的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援青教师高凡表示,他帮扶的徒弟之一、刚察县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教师李海玉尝试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李海玉自己对教学充满了信心。

  开展同课异构、听课议课、教研分享等研讨活动;成立“聊城教育援青志愿服务站”“聊城教育援青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带徒活动……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高度重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把教育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关键,为刚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支持帮扶。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全县教师代表来聊交流学习,邀请聊城教师团队赴青考察交流,促进刚察县名师团队后备力量快速成长,为当地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留下了一套“可延续”的学校管理经验。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高原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更是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石。

  “青年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得到提升,也要在教育理念和师德修养上得到深刻的洗礼。”援青教师冯毅如是说。

  她认真践行“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号召,跟随党组织多次深入牧区上门送教,悉心指导当地青年教师尝试多元化教学手段,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不仅深化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也增进了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与接纳。

  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帮扶的鲜明特色,贯彻到教育帮扶的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的各方面,促进援青教师与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与刚察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如今,刚察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利用校园广播、墙报、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广泛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提高全体党员和师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理论素养;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全体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受援学校党的组织生活,积极建言献策,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实施,推动学校教育科学发展。

  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送教上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慰问品……援青教师们不顾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在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之外,重拾家访这一教育传统,几十次走进学生家中,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深度了解,同时也得到了家长们对援青教师的认同,将鲁青两地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从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到绵延不断的青海雪山,援青教师们用质朴的教育情怀刷新着青海教育的新纪录,来自东部的教育方法、先进理念,如同一道道阳光,照亮了高原孩子的笑脸;来自刚察教育界的积极反馈、实干精神,也仿佛一股股暖流,汇入黄河奔向聊城。

  这一“双向奔赴”正演绎着更多的民族团结佳话。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