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记者直击 >

“群众舒心,我就开心”——记冠县斜店乡社庄新村党委书记许士强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1-10 09:07:44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赵宗峰

  本报通讯员 郭妍妍

  1月4日凌晨5点,正是寒气逼人的时候。冠县斜店乡前社庄村的蔬菜交易市场里,却已是车水马龙、灯火通明。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前社庄村就以种菜闻名。如今40多年过去了,这里有1000多个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800亩。2000多万公斤的黄瓜年产量居全国之首,这里也因此被誉为“江北黄瓜第一村”。

  只要不出远门,社庄新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前社庄村网格党总支书记许士强几乎每天都要到交易市场里转一转,看看蔬菜,问问价格,和村民以及南来北往的商户聊聊天。

  温室大棚里,更是经常看到他的身影。群众对新设备操作熟不熟练,有没有学习新技术,他很上心。

  “蔬菜产业是我们的富民产业,产业搞好了,群众致富了,才能说我的工作做到位了。”许士强说。

  2008年,27岁的许士强被推选为前社庄村党总支书记,成为斜店乡所辖村庄中最年轻的“当家人”。从那时开始,怎样让本村蔬菜产业依托科技实现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许士强不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许士强有思路,更有办法。他组织村民赴寿光等地参观学习,邀请专家到村里举办讲座,聘请科技特派员常驻本村为群众服务,协调金融机构为村民提供低息惠农贷款,引导群众对传统蔬菜大棚进行改造升级。一系列举措的施行,开创了前社庄发展新格局。全村新建第四代高档温室大棚100多个,年增收500多万元。

  科技能帮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创新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党建引领。2020年,前社庄村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前社庄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资产变为股权,村民升格为合作社的股东。这一改革举措,有效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3年后,前社庄公司化经营生产总值过亿元,集体公共积累达3900万元,集体年收入13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95万元。

  把菜种出“名堂”来,只是一方面。如今的前社庄村,常住人口6000余人,外来人口有4000多人,沿街商铺290余家,成为冠县城区西南重要的商贸流通集散地和人口聚集地。人口聚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有着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是全市唯一具备了3年学前教育和12年基础教育体系的行政村。

  多年间,许士强带领村“两委”班子立足本村农业产业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果蔬庄园、塾居小镇”发展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陆续投入410余万元为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各类配套项目,并通过招商合作,新建了一所现代化全日制民办普通高中——聊城洪范高级中学。这所学校占地超百亩,设立48个教学班,可容纳2400名学生,实行全日制寄宿管理。

  农业和教育产业的双轮驱动,让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多年间,许士强从乡亲们最关心的身边事入手,持续用情用力。

  ——村内道路全部进行硬化整修,铺设地下排水管道,种植绿化树木,成立物业队伍专门负责村里的卫生、绿化等工作,村居环境大变样。

  ——开辟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幸福食堂等公共场所,新建天星文化广场,打造传播思想、践行文明、助推振兴的“百姓之家”。

  ——投资110万元于2010年建设了聊城市第一家村级敬老院。本村70岁以上老人均可申请入住,解决了群众老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群众舒心了,我就开心了。”许士强说。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许士强不想放弃每一位村民。在更宽广的视野里,许士强也把责任扛到肩上,把使命放在心上。

  多年来,许士强先后被授予聊城市“担当创新、争创一流”先进个人、聊城市十大杰出青年、聊城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2022年,作为优秀党支部书记代表,许士强又以优异成绩被遴选为斜店乡公务员。

  追光逐梦,步履不停。在许士强看来,让父老乡亲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是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