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1年专题 > 这就是山东·聊城 > 传统文化展风采

这就是山东·聊城丨聊城杂技在省级大赛中斩获5个奖项

这就是山东·聊城丨聊城杂技在省级大赛中斩获5个奖项

来源:聊城日报发布时间:2021-08-13 09:11:55

001-004_副本.jpg

《强渡黄河》演出现场

  本报讯(文/图 赵琦)8月4日,在第十五届山东杂技魔术大赛中,聊城市杂技团摘得5个奖项。其中《强渡黄河》获得高空类一等奖;《青春的旋律》获得杂技技巧类二等奖;论文《曹植与曹魏时代的杂技》获得“杂技史论类”二等奖;国家一级编导、《强渡黄河》节目导演何少伟,“聊城杂技”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聊城市杂技团团长王云贵获得优秀导演奖;青年编剧王伟获得优秀编剧奖。

  《强渡黄河》是以聊城红色故事为原型创作的首个红色主题的杂技作品,以刘邓大军在聊城强渡黄河的革命故事为背景,以高空杂技立绳、绸吊等专业技巧为主要表现方式,融入了音乐、舞蹈、舞美等艺术元素,再现了军民一心、强渡黄河的宏伟场景。6月26日,该作品在聊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中进行首演。目前,聊城市杂技团正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积极创作红色杂技剧。

  依托传统节目《钻圈》编排而成的《青春的旋律》,在角度、距离等的不断变化中,展现着聊城杂技少年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该节目主要表现技巧有倒扑虎钻圈、转体180度钻3圈、前空翻钻2道门、3加5圈、5加6圈,最终主演人员还挑战了七圈3米的表演高度。

  聊城杂技是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聊城市杂技团在《强渡黄河》《青春的旋律》两个节目中,展现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弘扬。

  在弘扬传统的过程中,聊城市杂技团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在《曹植与曹魏时代的杂技》一文中,王伟通过相关历史史料,考证了曹植本人对杂技发展的相关建树。此外,王伟还系统研究了曹植朋友的作品,从侧面印证了曹植与杂技的渊源。

  《曹植与曹魏时代的杂技》得到了《杂技与魔术》主编高伟,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马慧等人的认可。他们认为,曹植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世所共知,作为杂技表演者、组织者和活动家的曹植却少有人闻。该论文选题新颖,视角独特,还原了当时的杂技发展概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次比赛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办,全省共有95件作品入围。杂技作品分为技巧类、高空类、平衡类、杂耍类、魔术类、滑稽类,杂技理论涉及基础理论、史论、创作研究、教育、美学研究、文艺评论等内容。

【责任编辑:庞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