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闻网 2006-2022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635-2921017
来源:聊城日报发布时间:2022-04-19 10:37:14
刘广涛正在阅读书籍
■ 文/图 本报记者 赵宗锋
4月16日上午,聊大花园小区,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广涛坐在书房里包书皮。
买来一摞新书,看之前先包上书皮,是刘广涛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在刘广涛看来,书房未必要大,藏书未必要多,重要的是有颗爱读书的心。
“真正改变命运的,还是读书”
刘广涛的书房里摆满了书。到底有多少本呢?他摇摇头,“没数过”。
刘广涛喜欢教书,喜欢读书。用他自己的话说,从一个穷小子走到今天,的确是读书改变了命运,所以,他对书籍格外看重。
刘广涛每周都会买书,一买一大摞。以前是逛书店,现在网购让购书更方便,刘广涛买得更勤了。现代文学类、传统文化类……橱子里、桌子上、凳子上,目之所及全都是书。仅《道德经》,刘广涛就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上都写有密密麻麻的阅读心得。研读《道德经》十多年,刘广涛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于国内权威杂志。
喜欢买书,还喜欢送书。在刘广涛看来,送书比送烟送酒“高级”多了。遇到喜欢读书的人,刘广涛毫不吝啬,《道德经》《古文观止》送出去一套又一套。这边送,那边接着买,所以书房里的书,没见少过。
《道德经》有言,少则得,多则惑。刘广涛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下手机,静下心来读书。“因为人们最后会发现,真正改变命运的,还是读书。”他还提倡父母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买回来,送给孩子。“可能孩子一时还不能读懂,但总有一天,会明白父母的心意,这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刘广涛说。
善读书亦善修书
一个书房里,除了书籍,还有什么?
在刘广涛的书房里,有一台电脑。无数个日夜,一系列文章从这里写成。
记者发现,除包书皮用的剪刀、包装纸,以及方便读书用的镇尺之外,书房里竟然还有一台手动压纸机。刘广涛说,有些书读得次数多了,变得蓬松起来,他就用压纸机压一下。
如果说,这还不够奇怪,那么当他从角落里拿出一把电钻,可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读书人刘广涛,原来还是个“修书匠”。“世人皆知有修衣服、修房子的,你见过修书的吗?我就是。”刘广涛笑着说,言语间颇为自豪。
自豪的背后,有过烦恼。“现在的书,普遍用胶粘,装订技术有的不过关,放几年就散架了。”刘广涛说,如果翻得勤,书页散得更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买来电钻,在已经散架的书上打眼儿,用细线重新装订一番。家里的不少书籍已经被他动过“手术”。好多同事的书,也经过他的手,“起死回生”了。
小书房,大世界。刘广涛认为,阅读是一个发现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书房应该成为一个人的文化“加油站”。尤其是青年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恩格斯说,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青年多读书,我们的未来就充满希望。”刘广涛说,在书的海洋里观照世界、观照人生,很多问题也就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