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2年专题 > 悦读聊城 > 最新报道

山东大学举办海源阁历史讲座

山东大学举办海源阁历史讲座

来源:聊城日报发布时间:2022-04-19 10:44:47

756-1.jpg

海源阁图书馆人员在观看讲座。■ 本报通讯员 许丽

  本报讯(通讯员 杨雅然)4月15日晚,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山东大学文学院举办海源阁历史讲座。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海源阁藏书研究专家丁延峰,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原主任、研究馆员李国庆以及山东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李振聚,以“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海源阁的古今变迁”为题,开展线上研讨。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杜泽逊主持,吸引了300余名山大师生和全国关注海源阁的人士参与。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组织全体馆员观看。

  早年,杜泽逊教授等人随其师王绍曾教授编纂《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为后人进行海源阁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海源阁不仅藏宋元版典籍数量多,而且藏有多部宋版“正经正史”,所存宋版“四经四史”尤为珍贵,实属不易。民国时期,为避免遭到破坏,海源阁藏书曾存放于当时的天津盐业银行,后来陆续入藏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等单位,部分流向海外。

  丁延峰教授曾就职于聊城大学,专门研究海源阁历史数十年,发表有关海源阁的论文近百篇,出版有《海源阁善本叙录》《海源阁藏书研究》等专著。他从海源阁的古今变迁、海源阁藏书的存佚情况、海源阁的历史研究展望三个层面详细介绍了海源阁。随后丁延峰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收藏于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说苑》《荀子》《击壤集》等六种图书书影,并简要论述了这几种书的价值。

  李国庆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海源阁藏书流散到天津后的情况,以及当时天津盐业银行和古籍专家周叔弢等人在保护这批书上所作的努力。

  公开资料记载,海源阁藏书历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杨敬夫四代,其中杨敬夫为杨保彝嗣子。李振聚向大家展示了最近收藏的杨以增祖父杨如兰和其父杨兆煜的墓志拓片。根据拓片记载,兼以其他证据,证明杨绍和实为杨以增嗣子,杨保彝则为杨绍和嗣子。“这两个墓志,杨以增肯定有所过目,所以可信度较高,对研究海源阁历史有较高价值。”李振聚表示。

  海源阁图书馆馆长陈清义介绍,海源阁之名取自《礼记》“先河而后海”语,寓意藏书宏富。海源阁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后来任江南河道总督的杨以增所建。藏书代有增加,有宋元明清古籍4000余种,金石书画不胜枚举,后都流散于海内外。除了收藏,海源阁还刻有多种书籍,是公认的珍品。日前,海源阁图书馆编辑出版《海源书钞》,收录现存古籍书影400余幅。今后,海源阁将进一步加大现存文献的整理利用力度,扩大影响力,为读者和相关人员研究海源阁历史提供便利。

【责任编辑:任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