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教育 >

知行合一 赋能成长——高唐县研学实践活动见闻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8-12 17:35:45
A+A-

  ■ 刘德策 闫金凤

  “孩子们,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用陶鬲煮粥。那时候没有天然气,他们先在地上挖个坑,把陶鬲架在火上,边煮边唱《击壤歌》,这是最早的‘烟火气’。”8月5日,高唐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成长赋能,走遍高唐”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杜立芝工作室、巩德春美术馆和高唐县博物馆,在实地探访中触摸本土精神脉络,感受文化艺术魅力,让成长在实践中扎根。

  感悟“农技尖兵”的为民情怀

  在杜立芝工作室,同学们被挂满墙面的荣誉证书和工作照片吸引。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大家了解了全国劳动模范、齐鲁时代楷模杜立芝扎根农田40余年,走遍高唐1200多个自然村,为农民解决病虫害难题、推广农业技术的故事。

  “她的‘田间课堂’永远向农民敞开,手机24小时为农户开机。”当听到杜立芝为了指导农户做好春管,连续半个月每天工作16小时,同学们为之感动。

  在互动环节,大家看到工作室里整齐摆放的农技书籍、农民送来的感谢信,以及她手绘的农田病虫害分布图,真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意义。不少同学表示,要学习杜立芝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执着、坚持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用知识服务社会的精神。

  体验书画之乡的文化氛围

  高唐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各具特色的书画馆成为学生研学实践的教育资源。

  在巩德春美术馆,同学们沉浸在水墨意境中。馆内收藏的百余幅画作,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类型。从厚重的山水到灵动的花鸟,从细腻的工笔到洒脱的写意,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情怀与艺术张力让孩子们驻足流连,孩子们不时向家长或讲解员请教画面细节,眼中满是对艺术的好奇与向往。

  巩德春还对孩子们讲起小时候艰苦的求学经历,嘱咐他们要好好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用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孩子们要记住,咱们的根在这里,只有学好本领,将来才能孝敬父母、回报家乡、报效祖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巩德春质朴而有力的一番话,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不少孩子默默点头,将这份叮嘱铭记在心。

  读懂家乡的历史故事

  走进高唐县博物馆,时光仿佛倒流。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从古代农具到革命时期的文献,一件件文物串联起高唐的发展轨迹。

  活动特邀作家孙洪峰给学生讲授高唐作为古黄河流域重要城邑的历史地位、四大名著中关于高唐的故事等内容,让学生对高唐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并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最受欢迎的是“我心画吾画”环节,同学们拿起画笔,或描绘未来农业的样子、或画下未来家乡新貌,并踊跃走上讲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此次研学活动,让同学们从不同维度认识了高唐——杜立芝的奉献精神、巩德春美术馆的艺术传承、高唐县博物馆的历史根脉,共同构成了鲜活的“家乡课堂”。

  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研学不是简单的参观,而是让学生在“看、听、做、思”中,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结合,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下一步,高唐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走遍高唐”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将走进更多特色场馆,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编辑: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