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生活 >

编制牛筋腰带的日子

来源:聊城日报  2023-07-19 08:47:09
A+A-

  菊花样式牛筋腰带

  □ 程世珍

  在聊城城区古运河畔的小码头与大码头之间,有条向北通往东关大街不足百米长的路,因是后期拓建的,名谓“新公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新公路附近有家制带厂,生产纯手工编制的牛筋腰带。牛筋腰带款式不一,加工费也就不同,名曰单边鱼鳞的牛筋腰带加工费为一角三分钱一根;双边鱼鳞牛筋腰带的加工费为一角八分钱一根;菊花样式的牛筋腰带编制过程最为复杂,加工费也就最贵,为两角八分钱一根。编带子的材料,是用皮子割成的、一根根像粉条似的、一盘一盘的硬皮子。手工编制牛筋腰带是当时制带厂周边居民补贴家用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

  那时我家生活窘困,兄妹五人,仅靠父亲一人工资过活,父母整日为生计奔波操劳。母亲看编带子这活儿既能在家照看孩子又能补贴家用,就特意留心看别人家怎样编制,回家再用线绳一遍遍练习。别人家对外是不会传授技艺的,因母亲是个善于帮人的热心肠,所以他们对母亲并不保守。母亲又托人弄来了编带子本,把学来的手艺,手把手地教给哥哥姐姐。于是我家就像开了编带子作坊,没日没夜地干起来。

  为多挣几角钱,我家一直都是编制菊花带。所谓菊花带就是先编织十五个古钱币的图案,我们称它为“鼓轮钱”,再编织六个菊花图案,菊花与菊花之间要编织一个古钱币的图案相隔。编制完成的菊花腰带美观雅致,经久耐用。当时,人们都以有一根菊花样式的牛筋腰带为傲。特别是夏天,腰间系一根牛筋腰带既凉快透气又神气,人们也总不忘敞开怀来展示一下。腰带长度为一米,可见那时的人都比较骨感苗条,不用为减肥犯愁。

  母亲把编带子的材料从制带厂领回家,我和小妹尚小不会编,只负责帮母亲把一盘盘硬皮子一把把缠好,码入盆中淋上少许水分,再用湿布盖好,等皮子浸润得柔软了就可以编织了。皮子又分为带筋和编织皮,带筋粗硬是腰带的筋脉,由牛皮割制而成,无需浸泡。编织皮相对柔软一些,有猪皮和羊皮之分。母亲破开一盘皮子,将带筋分出放置一边,抽出一个皮子头递给我,再找出一个皮子头递给小妹,我们俩就将皮子在小手上绕啊绕,皮子比较干硬,有时不小心会将手划破。小手缠满,皮子也缠到了头,放入盆中浸润柔软待用。哥哥姐姐负责编织,母亲上钩收尾。

  二

  我虽未亲手编织过牛筋腰带,可编带子的过程,几十年过去,仍记忆犹新。万事开头难,编带子亦如此。抽一根牛皮子做筋骨,两根羊皮子放两边,用半块砖压住固定。编织皮围着带筋编织两个花扣,加入一根猪皮子;以猪皮和牛皮为中心用羊皮再编织两个花扣;再加入一根猪皮,以两根猪皮一根牛皮为中心用羊皮再系一个花扣;这时要加入一根硬牛皮,头上窝出一个钩,扣住中间的猪皮牛皮,放置正中间,这是腰带的脊梁。绕过腰带的脊梁,系一个花扣,甩出一根猪皮,再系两个花扣,又甩出一根猪皮,还需编两个花扣,编制长度约三厘米,将其弯成180度半圆,用两侧的猪皮以中间的带筋及两根猪皮为中心系出一个大花扣,腰带的头就算起好了。只见哥哥姐姐灵巧的手指在皮子间舞着芭蕾,十一根皮子乖巧地听从哥哥姐姐的指挥调配往返缠绕,一枚枚古钱呈现在眼前,一朵朵“菊花”盛开绽放。哥哥姐姐的手指却因长时间与皮子摩擦,指甲磨秃了,指纹磨没了,手指肚磨得非常薄,不小心皮子勒一下就会钻心地痛。可哥哥姐姐更体谅父母的不易,从不叫苦,只是手指上缠起了厚厚的胶布。

  一根菊花牛筋腰带成人编织得用一个多小时,哥哥姐姐编织则需用近两个小时才能完成。这对正值花季的哥哥姐姐来讲是何等枯燥无聊。当年我家只有一个频段的收音机是他们最好的娱乐工具,听一段现代京剧样板戏,随听随唱乐在其中,一曲听罢意犹未尽。编带子可来不得半点怠慢,稍有松懈皮子就会干燥划手,需用刷子刷水,老棉油皂润滑。如有内急则需以湿布包裹,不然就麻烦了,带子变得干硬,要滋润好半天才能编织。哥哥姐姐把牛筋腰带的雏形制作完成,母亲来给带子上钩收尾。

  所谓带子钩就是腰带的扦子,帮助系腰定位,它由铁丝窝制而成。把带子钩编制在牛筋腰带上,是整个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也是最麻烦的活。一根铁丝在母亲手中上下旋转窝制,在母亲耐心细致的操作中完成它的使命。

  三

  带子编制完成还需用锤头锤平,夹板打直,这活儿由父亲完成。一块木砧放上编制好的牛筋腰带,从带子一头开始,锤头依次敲过锤平,码入夹板压平打直,在夹板上要定型一天。夹板是我家没有的,每次都要去别人家借。夹板是一块长约一米二、宽四十厘米、厚三四厘米的木板,上面有八个十厘米长的方形木橛分揳在两边。另有两根一厘米左右厚、比腰带略宽与夹板等长的木条,及无数个楔形橛子,在皮带码入夹板后起压实夹紧作用。本不平整的屋内土地面,经不起长期敲打,变得更加凹凸不平,地下的砖头瓦块耐不住寂寞,探出头来看热闹。记得有一次我没注意,竟在自家屋里让砖头绊倒了。十根漂漂亮亮的牛筋腰带交到厂里验收合格,母亲领回来两元八角钱。母亲狠狠心到闸口花七角二分钱称回来一斤肉,全家就像过年。

  牛筋腰带交到厂里,还有一道重要工序——上大漆。这大漆可不是好玩的,闹不好它会“咬人”。被大漆“咬”了的人,面部虚肿,眼睛肿成一条缝,浑身都是大疙瘩,奇痒无比,两三天才能好转。牛筋腰带经绛红色的大漆浸染喷刷烘热晾干,色泽圆润厚重,编织精美巧妙,堪称绝美的工艺品。这也是父亲的最爱。自我家编制牛筋腰带以来,父亲一直系的都是菊花样式的牛筋腰带,只不过是用剩下的皮子头编制,没有上过大漆。直到父亲晚年,他一直使用并保存着他的牛筋腰带。如今,父亲走了二十年,牛筋腰带也无处找寻。

  再次来寻故地,早已没有家的踪迹,制带厂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销声匿迹,可编带子的过程却永远烙刻于心底。码头还是码头,闸口还是闸口,却总找不回原来的印记。只有父母带领我们编制的那段岁月,还留存在记忆的长河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马麟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