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说问题,谈期盼,提建议,临清市——“党员夜会”照亮乡村振兴新愿景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3-19 14:03:07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夏旭光

  在临清,每周四晚上,各基层党组织准时召开“党员夜会”已成为惯例。每期“党员夜会”主题由临清市委组织部结合近期重点工作确定,各乡镇(街道)、自然村根据自身实际将主题进一步个性化,各自然村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青年代表通过现场云直播的方式,一起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观看模范典型事迹,倾听各领域专家在线解读政策、答疑解惑。直播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说问题、聊变化、想办法、话发展。

  临清市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夜会”制度,以基层议事协商“围坐夜话”模式,搭建干群多元共治的长效平台,破解了农村党员不易聚齐的难题,凝心聚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工作提效能。截至目前,“党员夜会”已连续召开127期,累计164.7万人次参加。

  说问题,想办法,凝心聚力

  “今天的‘党员夜会’以‘头雁引领村民致富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主题,介绍‘三边’书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故事,学习戴湾镇小田并大田的经验。”3月14日18时,先锋路街道福德社区党委书记徐静娴在微信群里提醒说。

  19时,福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坐得满满当当,“党员夜会”拉开序幕。

  福德社区位于中洲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内,是山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临清市唯一一个没有小区的城市社区,共有8条老街巷、47条胡同,常住居民5027人,其中老年人约占1/4。如何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做优社区服务,成为社区治理一大难题。

  “‘党员夜会’上,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解难题。最后确定了以‘居民有事张嘴,我来服务跑腿’的服务理念,加大对老年人和困难群众的精准服务力度,助推网格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徐静娴笑着说。

  根据“党员夜会”上大家提出的解决方案,福德社区形成以“迭代升级”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登瀛广场、鳌头矶、运河茶社等8处场所为延伸的“15分钟服务圈”;搭建“传帮带”平台,建立了以徐桂兰、付宪梅等“老街干”为导师的“青蓝结对工作室”,与21名社区工作者结成帮扶对子,推广“走街、拉呱、跑腿、刷脸”等“老街干”工作经验,做好为民服务;建立“两长七员一站”治理机制,整合了组织、政法、宣传、卫健等多部门力量资源,构建“多人协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带领群众实现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主动管”的转变,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党员夜会”让大家凑在一起谈想法出主意,既问需也问计,让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村庄管理中来,不但畅通了交流渠道,提高了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更让基层治理和服务“跑”在问题前面。

  通过开展“党员夜会”,临清市以制度改革倒逼责任落实,逐步形成问题征集、处置、反馈的整改提升机制,凝聚了人心,促使全体党员干部将“送温暖、办实事、讲担当、求实效”作为工作标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提升。

  “党员夜会”不仅是干群之间的沟通会,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议事会,群众的笑脸多了,党员干部们的干劲更足了。

  谈期盼,话发展,振兴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你看这个菇的品相多好,现在蘑菇已进入采摘旺季,尤其是春节前后,蘑菇供不应求,我们虽然累,但很开心。”2月18日,戴湾镇鲜菇种植基地的大棚内,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朵朵蘑菇饱满绽放,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搬运、分拣、包装。戴湾镇水城屯联合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甄德奎介绍,该村依托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农用设施用地,先后筹集资金100万元,新建10座钢结构式大棚,放置菌包10万个,通过收取租金和利润分红方式,吸引周边群众就近就业。而甄德奎也作为“棚边书记”,始终扎根在大棚,全程参与项目运行。

  小而散、低质量,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问题。为改变这一局面,临清不断探索创新、寻求解决方案,让合作社切实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为突破合作社单一经营的模式,水城屯联合村的“党员夜会”上,党员群众提出要充分用活用好蘑菇基地,引导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戴湾镇指导联合村新上锅炉、蒸料池等菌包生产线,自用和售卖菌包,蘑菇采摘从过去的每年一季变为现在的两季,出菌时间长、产量高。“目前,我们年制作菌包24万个,生产鲜菇50万公斤,年收益可达200万元。”甄德奎说,联合村又与辖区电商企业合作,开发了鲜菇盲盒系列产品,发展“电商+蘑菇”模式,进一步打响产品品牌,提高了经营收入。

  “旁边是我们闲置的坑塘,我们目前投放了2万尾鱼苗,每年大约能为联合村增加6000元的收入。看!我们的光伏板也到位了,马上就开始安装。”甄德奎指着放置在坑塘边的光伏板告诉记者,即将安装在棚上和坑塘上的2670块光伏板,每年可为联合村带来租赁收益5万元。除此之外,利用空闲区域建设5个鸭棚,开展肉鸭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在原有的蘑菇种植基础上,打造“菌光渔牧乐”“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的产业振兴局面。

  靠山吃山,精准施策。如何因地制宜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从而让企业更好地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就成了这两年“党员夜会”上不变的话题。

  产业在哪里?就在各乡镇的优势资源里。潘庄镇依托自身轴承优势成立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轴承集市;金郝庄镇成功探索并推开“小田并大田”的发展模式;刘垓子镇带动农户发展赤松茸种植,为农民撑起“致富伞”……近年来,以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健骨”,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在临清遍地开花,广大干部忙碌在田间地头、服务在群众身边,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让一个个村落实现蝶变。

  提建议,办实事,温暖民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解决好养老问题是民生关怀的重要一环。

  3月15日一大早,刘垓子镇尹庄村的幸福食堂就忙活起来,菜谱上的菜既要保证营养,又要让老人们吃得舒心。“这些年,村里不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60岁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一半以上,其中75岁以上老人有100多位,而且大都是孤寡、独居、空巢老人。”刘垓子镇尹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普说,午饭问题成了这些老人一天中的麻烦事,“很多老人觉得做多了浪费,不少老人身体不好还做不了饭,经常随便对付一口。”

  “咱村建个幸福食堂怎么样?”本着提升老人们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初心,在去年的一次“党员夜会”上,有人提出了为老人们办幸福食堂的建议,这个建议和王维普的想法不谋而合。

  说干就干,经过协商后,村里决定借助闲置的大礼堂,采取集中做饭、统一堂食的方式,办一个幸福食堂。幸福食堂采取“党支部+乡贤+本地乡厨”的方式,发动党员群众,激发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捐资捐物,添置了厨房用品、餐桌椅、餐具等设施设备。通过支部带领、党员带头、乡贤带动,尹庄村的幸福食堂很快就顺利办起来了。

  “幸福食堂”里干净整洁,整齐摆放着几排桌椅供村民用餐使用;菜单上每天有四菜一汤供村民选择,从鲜炒时蔬到手工水饺,荤素搭配、应有尽有。“开办幸福食堂的初衷就是要解决留守人群日常吃饭问题,特别是留守老人群体,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政府补贴之外的费用,村里补贴!”王维普说,这几年,村里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光伏+农业”绿色新模式,发展以赤松茸、生姜、辣椒种植为主体的光伏农业项目,大大提高了村集体的收入。村集体有了钱,为民办实事便有了底气,从去年起,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可以在这里吃一顿免费午餐,聚在一块儿还能聊聊天。

  “很多食材都是咱们合作社自己种的,大厨和服务人员都是咱村的志愿者。最近,我们准备再和镇上的养老院结合一下,在村里建个养老机构,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便利。”王维普说。

  “党员夜会”让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把工作场所从“机关会场”转向“基层现场”,直面问题,马上就办,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激活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照亮乡村振兴新愿景,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