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读报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唱响人才振兴“重头戏” ——写在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总决赛开赛之际

来源:聊城新闻网  2023-06-29 18:05:07
A+A-
分享

  记者 夏旭光

  “真没想到,我一个农民还能评上正高级职称。有了这个证书,给养殖户讲解养殖知识的时候,他们更认可了。”近日,临清市君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伟民拿到了农民正高级农艺师职称证书,还获得了10000元奖励。马伟民利用黑毛和牛与鲁西黄牛杂交,培育出的“运河黑牛”,售价比本地牛高出2倍,成为临清肉牛产业的金招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聊城市强化乡村人才政策供给,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激励机制,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集结,高素质农民队伍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时代在发展,农村在蜕变。如今的聊城,农民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黄土”已不再是农民的枷锁,而成为他们走向远方的路,实现梦想的桥。

  广开贤路纳人才

  “我流转到的1000亩地,大部分是盐碱地和涝洼地。在区农业农村局姜新老师的培训指导下,实施大水漫灌和秸秆还田、氮肥后移、配方施肥等技术提升地力,把1000亩地全部改造成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东昌府区闫寺街道辛王顺丰家庭农场负责人王伟说。90后新农人王伟,把农田种出了“科技范儿”。他购进了粮食装载机、粮食筛选机、玉米脱粒机等十几台套大件设备,并为拖拉机安装了农业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无人驾驶,播种作业每千米的直线度误差只有2厘米,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聊城,像王伟一样爱学新知识、敢用新技术的新农人正在田野上大显身手。如今,聊城有家庭农场4668家,合作社1.7万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96家,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2%。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我市发挥党组织凝魂聚力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坚持改革赋能、发展提速、服务增效,聚人、用人、留人,以人才带动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让各类人才扎根乡村干事创业、大显身手。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94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活动;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为乡村学校补充教师6000余人、安置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634人。

  聚焦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聊城建设产业发展平台,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打造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引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人,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产业强镇11个,园内引进高端人才70余人,专业技术人才1975人,带动33.6万人就业创业;打造创新创业园区,拥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15个;组建64支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服务队、科普专家服务团,常态化开展下乡服务活动。

  农把式圆了教授梦

  4月16日,正组织学生在冠县柳林镇七彩农场开展课外研学拓展训练的柳林镇大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本凯领到了农民正高级农艺师证书。

  2016年,29岁的杨本凯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短短7年间,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就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1项,省级荣誉称号24项,市级荣誉称号58项,一跃成为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因成绩突出,杨本凯通过农民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一步到位”直评正高级职称。

  农民干什么,职称就评什么。聊城市坚持因“地”制宜、量才而用、人尽其才,突出德才兼备原则,鲜明业绩能力导向,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重点看工作实绩、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对确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乡土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激活了乡土人才“一池春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99名“土专家”“田秀才”获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其中农民正高级农艺师13人,农民高级农艺师28人,农民农艺师111人,发放一次性奖励165万元,达到评定一个、带动一批、引领一方的良好效果。

  如今,我市一大批优秀乡土人才成为“官方认证”的农业专才,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引导全社会打破对农业、农民的陈旧观念和狭隘认知,让乡村人才工作有干劲,发展有空间,事业有奔头。

  充电蓄能 雁阵齐飞

  “齐鲁乡村之星”蔡目瑞积极引进优质蔬菜新品种,创立山东豪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周边3万余人种植香瓜、西红柿,面积超10万亩,拥有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番茄育苗企业标准。

  近年来,聊城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把学院建在村庄、校区设在基地、课堂开在田间,精准对接需求,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性解答了乡村人才振兴缺乏难题,助力广大农民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我市充分挖掘本土人才和能工巧匠,145人入选“齐鲁乡村之星”,选培乡村好青年9608名,其中省级20人、市级267人,一批批“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乡村人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更多新活力。突出人才当“头雁”,全市累计培训农村党支部书记1100余人,他们在基层担当作为,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中坚力量,打造出农村党支部书记“群雁齐飞”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大力推行“互联网+技能培训”, 培训课堂进田间上“云”端,培训农村劳动力16.65万人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我们乐见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汗水浇灌在万亩田垄,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广袤农村成为“希望的田野”。

编辑:顾杨洋
校对:马晓红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