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教育 >

蚕丝吐尽育桃李 ——追忆韩金鼎老师

来源:聊城新闻网  2024-01-08 10:58:48
A+A-
分享

  文 刘建国

  

  “丹心一颗蚕丝吐尽育出满园桃李,陋室两间蜡烛燃竭照亮几代新人!”躬耕教坛40余年,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桃李满园,这是韩金鼎老师一生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

  韩金鼎老师1937年3月23日出生在茌平菜屯韩营村,其祖父韩季膺是晚清秀才,知识渊博,不仅在古典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精通三国语言,能读外文原著,是茌平教育事业的奠基人。韩季膺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庞展、黄子健、张宝群、商凯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当年家里藏书丰富,不乏珍贵史料,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抄家,珍贵的历史资料、外文书籍、名人字画,都被付之一炬。韩季膺育有两子一女,长子韩朝栋,次子韩朝梅,韩金鼎老师的父亲就是朝梅。

  韩金鼎童年不幸,六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幸好继母很疼他,视如己出,还有开明睿智的祖父教他读书写字。他聪明伶俐,勤奋好学,14岁考入省清平师范学校,求学期间,他琴棋书画均有涉猎,二胡、横笛、口琴、唢呐、手风琴尤为精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勤工俭学,自食其力。

  1954年,17岁的韩金鼎毕业后被分配到杨官屯完小担任教师。他是个全面手,语文、数学、自然、历史、音乐、美术样样拿得起,他经常教好几个年级的好几个学科,并且成绩优异。那些年教师紧缺,他曾先后辗转于杨屯完小、袁庄中心校、洪屯中心校、韩屯中学、卅铺北常完小、韩屯冯庄完小、八刘完小等多个学校。任教的这些年,他教学成绩斐然,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 “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县优秀教师”等。那时候教育资源匮乏,学校硬件设施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连教鞭都是用的树枝,更别说其他教具了。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心灵手巧的韩金鼎,自己动手为学校制作教具,曾经因此还被评为“土专家”。正当他满怀热情想要大展宏图之际,“大跃进”、“四清运动”接踵而至,批判他走“白专”道路,加上成分不好,他成为批判的对象,满腹才华不得施展。

  1969年大返乡,韩金鼎老师一家回到了家乡韩营,可是家中一无所有,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借住在亲戚家里。即使这样也没能浇灭他为茌平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初心、衷心和热心。回乡后他主动承担起公社的革命宣传工作,利用周末节假日写标语、画海报。他根据菜屯公社阚庄村英雄故事创作了连环画《一坛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茌平英雄儿女保家卫国、辉煌悲壮的历史画卷,成为阚庄村民世代相传的光辉历史写照。

  韩老师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上世纪70年代初,学校实行勤工俭学实践教学,让学生养猪、养兔子、种试验田,每周各年级都会有一节实践课。低年级学生拔草拾粪,高年级学生去试验田里劳动。每当此时,韩金鼎老师把镰刀、锄头、杠子细心地打磨光滑,还生怕划破学生,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注意安全,注意安全”。他的教学风格沉稳大气,不急不躁,就如同拉家常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他知识渊博善于触类旁通,寓教于情,寓理于教,使同学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益一生。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和现在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他一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大多数孩子只是桀骜不驯,调皮捣蛋而已,是逆反心理在作祟,其实心智、人品都是积极向上的。所以当年最调皮捣蛋的那些学生,被他谆谆善诱、指点迷津、引入正途,有所建树。

  1976年4月,韩金鼎老师被查出脑垂体瘤,给他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在妻子及亲朋好友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终于可以勇敢面对了,并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当时儿女们还小需要照顾,妻子也不能耽误教学,韩老师就独自一人去济南住院,吃药、打针、烤电、放疗,总算控制住了肿瘤的生长,但每年要定期去复查。即使这样,他依然带病上课,直到退休。

  2015年元月24日,在患病住院一个多月后,与世长辞。当时雪下得正紧,那是那年冬天唯一的一场雪。

  老家的乡亲、他工作过的那些地方的挚友、他的学生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也赶来为他送别。

  他的学生现年四十多岁的夏学农回忆说:“韩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那时候,我父母在济南工作,我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因为离学校远,上学不方便,韩老师就让我吃住在他家里。他老人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我终生不忘!”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