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专题 > 聚焦市两会 > 两会特刊 >

市两会特刊·高新区丨科创之城 产业新城 和美高新——高新区以踔厉奋发之姿奋进新征程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2024-01-12 16:21:18
A+A-
分享

  

  科创之城 产业新城 和美高新

  ——高新区以踔厉奋发之姿奋进新征程

  ■ 贾新伟

  开卷回望处,岁月皆流金。

  荏苒时光,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

  2013—2023,十年风雨,笃行不怠谋发展;十年收获,踔厉奋发硕果丰。

  成立并坚定不移地推进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是聊城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拉大城市框架,培育新动能,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突破口。

  建区十年来,高新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发生着种种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实现着种种历史性突破。

  回望过去,高新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砥砺奋进,团结奋斗,强项目、促改革、优环境、兴乡村、惠民生……每个节点,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十年印象,那是段段破题的向上生长;十年印象,那是滴滴汗水的无声汇聚。生产总值从33.98亿元增至149亿元,增长了3.4倍;规上工业总产值从74.9亿元增长至487亿元,增长了5.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15亿元增至20.6亿元,增长了5.5倍;进出口额从11.3亿元增至76亿元,增长了5.7倍;城镇化率从35.9%提高至63.8%……

  一组组跳动的数字,见证着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彰显着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坚持创新引领,“科创之城”焕新向荣,“苗圃—雏鹰—雄鹰”梯次培育机制下,“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创新服务生态链凝聚发展加速度。

  ——坚持向高而生,“产业新城”日臻完善,“3+1”主导产业体系支撑下,经济发展步入转型蝶变快车道。

  ——坚持民生为本,“和美高新”加速崛起,目之所及风景如画,尽收眼底的是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新画卷。

  一座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科创之城、产业新城、和美高新”正加速崛起,也为高新区立足新起点、奋进新时代坚定了必胜信心,积蓄了强大动能。

  踔厉之姿,绚丽色彩!

  十年来,高新区动能转换持续发力,塑强产业发展优势;

  十年来,高新区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打造内外联动高地;

  十年来,高新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十年来,高新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产城融合加速演进。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十年来,高新区坚定不移加大民生投入,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社会发展更有“厚度”。

  十年来,高新区毫不动摇保民生、保发展,以经济发展成果厚积物质基础、厚植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更有“温度”。

  十年来,高新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健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发展更有“高度”。

  十年来,高新区牢牢抓住作风建设“牛鼻子”,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民生工程更有“力度”。

  一座城的建设,关乎一城人的幸福。高新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民生工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化作惠民利民的具体实践。

  一座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其格局和胸襟。

  十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工匠精神锻造城市,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标城市服务,做优城市生态,扮靓城市环境,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触手可及。

  一件件民生实事随着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落地生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画卷温暖美丽。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考卷常新。“三提三敢”促实干,逐梦十年再启航。乘势而上开新局,接续奋斗谱新篇。

  总结过去,为的是更好地前行。高新区将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凝聚人心,以奋斗之姿书写新时代精彩华章,奋力开创高新区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用“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后浪奔涌,不负韶华,一如,逐梦十年再启航的高新区:

  希冀葱茏,万物繁茂,

  时光流连,依依钟情,和美高新,

  宜业、宜居、宜乐、宜游。

  青春做伴,走进风景,

  牵着梦想,放飞风筝,

  每一瞬间,皆为永恒。

  掬起波光粼粼,点亮夜空那颗星。

  草木达意,曲径传情,

  才俊传笑语,月季荡人声,

  眼望光岳楼前月,手携发展春秋风。

  江北水城,两河明珠,

  “科创之城”赋诗意,“产业新城”踏歌行,

  一如,

  热情扑面,

  那和美高新的风……

  

  向高而行 日新月异

  ——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 刘亚杰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新年伊始,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一片忙碌景象。项目多、订单紧、研发忙,区内高科技企业干劲十足,全力冲刺2024年首季“开门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新区作为聊城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鲁西地区创新发展的样板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高新产业的集聚区,近年来牢牢把握“高”“新”发展定位,接续奋斗、守正创新,已经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座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科创之城、产业新城、和美高新”正在加速崛起。

  浸润红元素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红色书屋内书法讲座、舞蹈培训、健身活动等便民乐民特色服务一应俱全;

  居民议事厅搭建干群连心桥,提供“关键小事”共议空间;

  政企共建的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食堂”,让老人休息有床位,康复有指导,吃饭有食堂;

  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菜单式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暖心阵地”……

  走进高新区先锋社区,浓厚的“红色”氛围扑面而来。

  城市,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高新区扎实推进城市党建工作,在保证每个社区工作经费和为民服务经费不低于30万元的同时,在社区工作者配备上持续加码,由81%增至90%;加快党群服务中心建设,3个社区已完成全面升级,形成了集政务、生活、休闲、养老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场所;巩固红色物业建设,推动网格党组织和红色物业融合,在住宅小区打造“党员服务队”“邻里智囊团”“流动红管家”,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治理新常态。

  党建融园区,红链促发展。结合“助企远航”活动,高新区将助企专员中的党员同志明确为党建指导员,在每个产业链明确1名党建联络员,定期指导党建活动开展,协助企业纾困解难。聚焦两新组织党建扩面提质,发挥党建服务能力,确保经济稳中向好。

  从城市到园区,从园区到乡镇,顺应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高新区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日前,高新区选定顾官屯镇“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卫生领域)作为重点打造的党代表工作室示范点,精心选配以党员干部、业务骨干、法律工作者、党支部书记为主的专业服务团队。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破解基层难题;一方面发挥党代表在理论宣讲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阐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近年来,高新区以党建为抓手,锚定重点目标任务,突出特色亮点,实现了“组织力”与“引领力”的齐头并进,“夯堡垒”与“促发展”的双向跃升,“党旗红”与“产业蓝”的双向奔赴。

  打造优品牌

    科创之城展翅欲飞

  一个小车轮,可以让一辆车一年节省8吨柴油,产品累计为重卡配套近500万套,市场占有率达40%;

  一台设备定型机,生产的造纸毛毯幅宽可以达到9.5米,不仅在国内领先,与世界同类产品相比也不落下风;

  一张学习桌,不仅拥有300余项专利技术,还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通过国际四大认证;

  ……

  科技创新,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和驱动力量。高新区聚焦功能定位,认真践行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锚定“三争一创”工作目标,突出创新引领、完善梯度培育、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梯队不断壮大。

  高科技企业加速增长。2023年以来,高新区新增高科技企业20家,总数达107家,相比2020年的45家实现大幅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80家,数量均保持全市第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成为高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最大优势。

  2023年以来,高新区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总数达到5家,居全市第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总数达到38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总数达到8家,居全市第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总数达到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总数达到77家)。

  2023年前三季度,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3.7%;1—10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66.4%,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68.9%,研发投入占比6.8%,两项错年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高能级平台加速涌现。近年来,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平台“培优提质”行动,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科创平台体系,高标准建设了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已与上海交通大学等16家高校开展科研合作48项,引进落地高端智能装备控制系统等高新技术项目78个。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国家级平台5家,其中,今年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全市唯一);现有省级平台37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全市第一)、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1家(全市唯一)、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家(总数达到4家)。

  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近年来,高新区大力实施“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6名省级人才(4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省级“外专双百”专家、1名省级急需紧缺人才)通过最终评审考察。全力构建“乐居、乐业、乐享、乐成”新生态,鲁西化工获批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聊城高新人才发展集团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建设、“四链融合”、人才公寓建设3项工作纳入省级试点。

  高品质环境加速提升。近年来,高新区大力实施“金融赋能”政策,累计为7家企业备案科技成果转化贷款3454万元,争取省级科技资金2664万元(金额均居全市第一)。创新推进“春笋突破”行动,上市挂牌培育企业15家,新三板上市企业6家,占全市数量的1/3以上,新三板企业再融资金额居全市第一。开展“助企远航”行动,全区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签约“海蓝”打造全省首家“政务+数字人”服务模式,持续擦亮了“营在高新”品牌。围绕“五经普”开展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工作,新增“四上”企业66家,填补了2个行业的空白。

  培植新优势

    产业新城提档升级

  1月3日上午,在聊城市恒丰电子有限公司的车间,技术人员正在检测新研发的高速剑杆织机电控系统。作为专注于自动化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恒丰电子借助资金与政策支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聊城大学合作研发的电控系统,拥有10余项专利,为行业领域提供精准自动化与智能化解决方案。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增长极。一个又一个好项目为何相继落地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特色产业的增长极和创新示范的重要承载区,高新区恪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坚持向“高”而攀,向“新”而行,找准突破口,迈好关键步。

  走进高新区,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处处激荡着发展热潮。近年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新形势,高新区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机遇,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产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1”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煤基化工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汇集了博源机械、诺伯特智能装备、日发纺机等优质企业。医养健康产业拥有亚洲最具实力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阿华制药、全国生殖健康产业领跑企业——瑞柏生物等。信息技术产业聚集了强远激光、智慧城市运营等一批数字化项目,形成了“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

  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高新区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建平台、促合作,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提升发展能级。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9.6%,占全部投资比重的16%,居全市第三位;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8.8%,居全市第三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10.4%,居全市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5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五位;完成进出口总额35.9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五位;实际利用外资5520万美元,居全市第三位。实施改革赋能行动,取得省级以上改革经验成果93项,国家级成果40项。

  推动主导产业“起主峰”,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集聚招商引资新动能,培育文旅融合增长点。十年来,高新区着力突出创新引领,科创之城欣欣向荣,动能转换持续发力,产业发展优势凸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聚力惠民生

    “和美高新”宜居宜业

  不仅能遮阳、避风、挡雨,还融合了城市宣传、交通播报、可视对讲报警、手机应急充电、智慧管理等多种功能……不久前,在高新区长江路与中华路路口,全市首次应用的智慧遮阳棚成了“网红打卡地”。

  城市更“智慧”,生活更美好。近年来,高新区立足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不断丰富智慧场景应用,有效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绿地公园,5G、大数据、智能感应、物联网等技术打造的多处智能化体验场景让市民群众流连忘返。作为聊城市首个城市智慧公园,除了设有智慧座椅以外,还有采用AI光柱、钢琴、隧道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灯光;集照明、监控、Wi-Fi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庭院灯,红紫外线感应、光控开关的智能垃圾桶,颜值与智慧并存,让电影中的场景走进现实。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理念,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精致提升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智慧新城。高新区对城区215公里雨污管网进行疏通,打通“断头路”6条,投资8100万元建设了7条生态廊道,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4.2%,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精细提升城市管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农村公路养护‘四有’新模式”等20余项经验做法获省级以上宣传推广。

  精致提升村容村貌,推进乡村振兴。高新区连续8次在农村人居环境督查评比中居全市第一;坑塘整治经验被省农业农村厅发文推广;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新途径被省乡村生态振兴专班发文推广。开展乡村产业提质行动,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2023年1—10月,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5%,居全市第一。许营镇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顾官屯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并获评2023年全国千强镇。

  坚持民生优先,兜牢基层“三保”底线。2023年,高新区民生领域支出同比增长3.6%;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建设入选全国优秀残疾人就业案例;2项社区工作经验(许营镇天津路社区“四小四早”工作法、顾官屯镇建设新村“六事”工作法)入选全省第二批优秀社区工作法;“益童飞翔”服务项目获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建成九州康城养护中心,投资5000万元完成2个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美美与共,向阳而生”项目入选中国计生协2023年度青春健康高校项目。义务教育公办率达100%,初升高教育质量连续3年在全市名列前茅。开展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攻坚行动,目前遗留问题已全部得到化解。

  推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宜乐宜游。十年来,高新区结合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月季花开等特色元素,精准制定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城市前瞻性规划,持续推动“一芯一带三园两镇”的空间布局和专业园区建设,打造了光电信息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专业园区。同时,高标准抓好路网完善提升,耗资15亿元建设了占地1967亩的城市绿肺——九州洼月季公园,着力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城市核心功能区由3平方公里扩大至20平方公里,增长了5.7倍;区域干道网络由12公里提升至70公里,增长了4.8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9300户居民。“口袋公园”、交通出行等“小切口”改革受到群众欢迎,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十年磨一剑,砥砺再前行。面向未来,高新区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更高、更新、更强、更优”目标,锐意进取、创新实干,全力推动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竞逐新赛道 澎湃新动能

  ——高新区双招双引赋能高质量发展

  ■ 赵艳君

  7天、10个城市、35家企业!2023年开年,高新区集中“四大招商兵团”前往多个城市“狂飙”,开启了同时空并行的紧张行程,打响了一场竞逐“新赛道”、赢得全年“满堂彩”的主动仗。

  2023年,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56个,新开工项目35个;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这一组亮眼数据,是高新区持续发力,招商热度再升温、精度再聚焦、进度再加速的最好注脚。

  2023年,高新区引进青年人才1287人、博士14人;在全国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组中,高新区一项目荣获全国银奖。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经济发展的“双引擎”。高新区这片投资热土正敞开怀抱,用一系列诚意满满的政策举措,搭建起企业和人才相互成就的舞台;一个又一个高端制造项目相继落地,让双招双引聚集的澎湃动能,更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去+请进来

    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

  2023年11月,聊城高新区长三角创新型高质量发展双招双引推介会在上海进博会举行。推介会上,主办方重点推介了高新区产业优势、投资环境、人才政策等。

  借助进博会的东风,高新区先后对接了十余个优质项目,涉及多个国家的多个行业,在高端装备、健康产业、国际物流等领域,分别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相关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次推介会的累累硕果,完美证实了“高新区朋友圈越来越大”并非虚言。

  事实上,2023年刚开年,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四大招商兵团”便分头行动,洽谈“连轴转”,外出“抢项目”,分别前往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开展各产业领域的招商洽谈和项目走访工作,共计走访企业和机构35家。

  事实证明,新年开春招商“狂飙”,仅仅是一个开始。

  这一年,高新区集聚招商引资新动能,持续招大引强,通过顶格招商、精准招商等方式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组建队伍“走出去”,赴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招商67次;2023年,全区签约过亿元项目56个;新签约200MW/400MWh储能、LED智能灯具生产项目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推动重大项目释能起势,新开工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2个。优化外资外贸新业态,全市RCEP企业服务中心落户园区,加力推行“外综服+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模式,引导辖区企业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聊城跨境电商产业园作为全市唯一,被省商务厅推荐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同时,大力“请进来”,先后邀请80余家企业前来实地考察,汽车电子中控开关研发生产项目、年产2.4万套高精密环境监测仪项目等多个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

  与此同时,坚持精准对接有的放矢,保障机制持续完善,以确保招商精度再聚焦,招商进度再加速。

  比如,研究印发《高新区关于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流程的意见》,从项目研判、项目签约、项目审计、政策兑现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切实增强了项目甄别筛选能力;紧盯龙头企业的产业布局和投资动态,坚持招引链上企业,以大项目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建立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库,对近两年新签约未开工、开工未投产项目进行逐一梳理,建立责任、问题和整改清单,着力推进了28个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11个过亿元项目投产达效。

  引得来+留得下

    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

  “我来这里好几个月了,公寓配套设施齐全,可拎包入住,而且这里离公司、公园和超市都特别近,生活非常便利。”1月3日,说起在高新区“新居寓”人才公寓的居住感受,青年人才刘桐十分满意。

  高新区以人才公寓建设为“小切口”,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的人才公寓服务管理模式,一批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的人才公寓产生了磁场效应,吸引了各类人才来高新区干事创业。目前,已建有两处共283套高标准人才公寓,2024年计划投入2个运营人才公寓项目,最大程度保障青年人才安居、优居、乐居。

  “青年人才来高新区收到的第一份温暖来自人才公寓,人才集团作为运营管理单位,将以‘鲁西区域公寓运营标杆’为目标,继续用最大的诚意、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服务,托起更多人才的‘安居梦’,让人才和高新区‘双向奔赴’,助力高新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聊城高新人才发展集团董事郭丽娟表示。

  这一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人才发展,打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圈”,持续开展重点企业调研,畅通高校直通车。配套各项人才服务,以情引才、以情留才,让来区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高标准推进新型人才社区建设。聊城高新区人才公寓获批山东省第一批“优徕青年社区”试点,“新居寓·华建店”作为全市首家青年社区,融入了聊城市“青年驿站”项目,全面助力“青年兴聊”工程落地见效。优化“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建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群”,配备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由专职人员解答人才政策。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工作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全力营造“乐业、乐居、乐成、乐享”人才发展生态。

  这一年来,高层次人才引育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区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2023年,共推荐8人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推荐21人申报省级人才工程,推荐2人申报省首席技师,6人入选聊城市首席技师。

  这一年来,新增一家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一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工作有了新突破。高新区组织4个项目参加聊城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1人获得优胜奖;在全国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组中,揭榜领题项目“超短脉冲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荣获全国银奖,获得国家奖金5万元。

  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归根结底是要为人才提供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未来,高新区将继续提升人才政策的精准度与覆盖面,把人才政策贯穿企业和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让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一站式+加速度

    提高营商环境含金量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营商环境则是招商引资的基石底气。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高新区围绕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着力构建全链条企业服务模式,不断增强企业投资的便利感、政策获得感,真正让高新区成为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热土。

  2023年以来,高新区秉持“服务好不好,企业说了算”的理念,着力转变招商项目服务方式,通过高位推动、提前介入、帮办代办等多渠道,自上而下不断提升项目入区满意度。

  ——建立签约项目前置服务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互通台账,招商部门与发改、环保、审批等要素保障部门及时互通拟签约项目情况,全力做好拟入区项目环评、能耗等预审批前置服务。

  ——强化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实行“一企一档”“工作日志”台账式管理,产业专班主动靠前服务,将落地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涉税事项与社保、公积金办理、银行开户等开办环节纳入全程帮办范畴,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完善主要领导挂钩负责制。对重点招商项目落实主要领导挂钩负责制,专职团队全过程跟进服务,项目不成,团队不散,并联合发改、工信、能源等部门(单位)组建“助企解难小分队”,深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一线纾困解难,全力护航重点、重大项目签约和落地建设。

  高新区以项目需求为导向,锚定简化审批流程、坚持以评促优、强化政企沟通等目标,不断擦亮“营在高新”营商环境品牌,推动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持续优化流程,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设立5家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园区入驻企业受理办结服务累计115件次。推行“云评审”“云勘探”等“云”服务,实现备案类项目无感审批。

  ——实施诚信工程,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坚持“服务走在监管前”的理念,实施以信用监管为主体的诚信工程,积极探索柔性包容审慎监管,创新“研判+督办”举措,开展“靶向”监督检查,实行“轻微免罚”“过罚相当”“以管代罚”,助推项目企业“轻装上阵”。

  ——坚持以评促优,营造有力有效的监督环境。常态化落实“好差评”工作制度,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评价器、二维码、政务短信等形式,对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等进行评价。

  同时,高新区还精准聚焦投资企业落地在用地、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通过提高服务的“适配性”,让政策红利得到充分释放,助力项目企业投产达效。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招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让投资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让在高新区干事创业的人们如沐春风。如今的高新区,一笔笔投资从全国各地涌来,一个个项目相继落地,一家家企业茁壮成长,必将持续书写产业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篇章。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