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专题 > 聚焦市两会 > 两会特刊 >

市两会特刊·临清市丨党旗飘扬,奋楫笃行正当时——临清市以高质量党建领航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2024-01-13 15:58:37
A+A-
分享

  党旗飘扬,奋楫笃行正当时

    ——临清市以高质量党建领航高质量发展

  ■ 赵艳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临清市扎实推进三年攻坚十大行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巩固向好,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产业转型、陆港建设、文旅融合、城乡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成绩单。

  这张厚重的成绩单,是临清市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上率下、实干担当的结果,是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转型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谋出彩的生动实践。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关乎别人的一生,不拿出‘求极致’的态度,就担不起人民群众的托付和信任。”这是临清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肖云光常说的一句话。

  也正是他,创新性地树立了形象鲜明、富有人情、贴近青少年的“大白哥哥”检察官形象,围绕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主题以案释法,采取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讲,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近年来,临清市注重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强激励、树导向,着力建设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临清市坚持把分析研判政治素质情况融入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选树先进典型,依托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肖云光,高标准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大白哥哥’工作室”,持续完善典型示范体系。

  临清市围绕“4+1”五项重点工作和十项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完善“担当作为”干部库和“重点帮扶”干部库工作机制,明确6类正面入库标准和5类负面入库标准,因事谋人、以事择人,精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让更多会作为、能作为、敢作为的干部及时进入组织视野,“庸懒散慢拖瞒”干部得到警醒和鞭策。2023年以来,围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工作纳入“担当作为”干部库164人,其中62名干部被提拔重用晋升职级。

  临清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积分管理,采取“基准分1000分+优秀表现加分+差评表现减分”的评分模式,通过“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考核、一季一积分、一年一总结”的全链条、全过程积分评议,综合考核公务员德能勤绩廉各方面表现,实现精准考核。选取9个工作基础好、具有一定职能特点的单位,作为公务员绩效管理与平时考核深度融合试点单位,激发公务员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促进公务员管理效能整体提升。发挥谈心谈话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前置作用,通过干部监督“九必谈”和干部家访,将谈话对象扩展至干部家属、亲戚、朋友,形成“谈前分析研判—谈中谈深谈透—谈后跟踪回访”工作闭环,全面加强干部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原来我们临清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有这么优厚的政策,这更加坚定了我毕业之后返回家乡就业的决心。”就读于烟台大学的学生任意说。

  2023年8月,临清市开展“谁不说俺临清好——人才振兴”专场观摩活动,推动返乡大学生了解家乡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临清籍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就业创业。

  一直以来,临清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贯穿始终,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招才引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激发县域产才融合动力。临清市积极推进各项政策实施,引进“两院院士”3人,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2人,引进海外专业人才58人;建设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全力打造山东轴承赋能中心;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定期邀请俄罗斯外籍院士朱远志、齐鲁工业大学教授王燕霜等专家来临开展企业调研和技术服务。实施品质化人才服务阵地建设计划,建立临清籍在外人才信息库,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寄送“一封家书”和感谢信,加强与在外人才沟通交流。开展“临清英才”“乡村之星”“田秀才”评选活动,选树本土优秀人才。同时,高标准建立“1+N+17”人才服务阵地,打造1000余平方米的“临清市人才之家”。设立人才政策咨询室、人才会客厅、人才图书馆、健身房等功能分区,并配置相应设施设备,搭建人才高品质服务平台。建立由陈宾、杨海涛等分别领衔的产业人才工作室。将人才引领有效嵌入产业发展肌理。

  持续壮大乡土人才力量。临清市开展农村党政人才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农村“党员夜会”制度,开通“红云课堂”,邀请各领域专家人才进行专题授课,开展经验交流;建立“市—镇(街道)—村”三级电商人才培育机制。目前,培育中国淘宝镇、淘宝村19个,电商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深化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改革,累计评定正高级农民农艺师1名,副高级农民农艺师5名,农艺师12名,助理农艺师18名;围绕桑黄产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多次举办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累计吸引60余名专家教授来临指导,临清桑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培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种、产、销全产业链条。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力

  “你们要放下身段、忘记年龄,与居民和业主交朋友,才能走近群众,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有着近4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街干”温秋娥,语重心长地叮嘱着“新老街干结对子”签约现场的“新小白”们。

  近年来,临清市不断推广老城区“老街干”经验做法,搭建“传帮带”平台,为徐桂兰、张建忠、温秋娥等为代表的81位“老街干”建设信息库,打造青蓝工作室、社区工作者青蓝培训基地,推动“老街干”与“新街干”交流共享基层治理工作经验。

  作为全省中小城市党建工作试点县,临清市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和运河文化基因,通过抓组织覆盖、抓队伍建设、抓措施优化,构建起与地域文化相融汇、与基层治理相契合、与民生福祉相彰显的党建格局,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路子。

  全市24个城市社区精准划分为894个微网格,建立209个居民小区党支部、384个楼栋党小组,对562名社区工作者进行结对提升。构建“红色物业+社群治理”模式,成立“小马扎服务队”31个,对全市41家物业企业、209个住宅小区进行了“红黄黑”挂牌。开展“一社一品”攻坚,在古城区福德社区开展“运河岸边是我家”系列活动,在老城区南门社区形成“熟人小区+商圈”融合型党建治理模式,在新城区济津社区、歇马亭社区围绕“一老一小”建立服务“微矩阵”。同时,围绕轴承、畜牧、纺织、桑黄等优势产业,构建产业链综合党委“1+XY”开放式组织体系,推行“产业链党委+园区”“产业链党委+龙头企业”模式,打造出“临聚轴心”轴承产业链党建、“两头牛”畜牧产业链党建等品牌。轴承产业链综合党委按照生产环节,建立锻造、退火、淬火等10个链上党支部。

  “以前,农户房屋鉴定、厕所改造入户审核等工作,我们村都要花费好几天才能完成,费时费力,自从实行了‘两长七员一站’机制,这些工作完成得又好又快。”2023年4月,临清市康庄镇前善董村党员胡加秀,在“党员夜会”上介绍基层治理新举措。

  针对基层网格存在的交叉重叠、服务不精准、群众参与度低、网格内资源不集中等弊端,临清市于2023年3月构建了“两长七员一站”(“两长”即网格长、胡同长;“七员”即网格员、联户党员、卫生管理员、健康守护员、平安护航员、矛盾调解员、志愿服务员;“一站”即“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常态化服务群众体系,围绕群众需求,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提供精准服务,把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个治理“微单元”。

  同时,临清市农业农村局、临清市财政局等7个部门联合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问诊团”,在产业发展、政策解读、金融支持等方面进行把脉剖析;成立镇村两级金融专员队伍,从银行选派16名金融干部到镇挂职金融副书记和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联络组组长。新的一年,临清市将借力金融赋能,加快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平台建设,盘活用好现有合作社,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创新赋能,擘画产业腾飞新蓝图

    ——临清市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纪实

  ■ 刘亚杰

  日月开元,万象更新。新年伊始,运河名城临清一派繁忙景象,处处散发着勃发奔涌的发展活力。

  “我们要精准把握‘时’和‘势’,辩证看待‘危’和‘机’,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乘势而上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不久前,在中共临清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聊城市副市长、临清市委书记刘培国表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3年以来,临清市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山东省委、聊城市委工作要求,以“在聊城保前三争第一”“1331”标准自我加压,扎实推进三年攻坚十大行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巩固向好,在产业转型、陆港建设、文旅融合、城乡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临清制造”提速升级拔节生长

  2023年10月15日,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一幅幅写着“临清——中国轴承之乡”的广告格外醒目。临清26家优质轴承企业走进广交会,“临清轴承”首次以“国家级产业集群”身份亮相大会。这是临清轴承产业不断融入国际大循环的生动体现。

  轴承,是临清的金字名片。如今,临清已是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经过几十年发展,形成了以潘庄镇、烟店镇等乡镇为中心,产业链条完整、品类齐全的轴承产业集群,现有轴承企业5100余家、个体工商户1万余户、从业人员10万人。绿色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数智化转型升级速度更快,产品质量更加可靠,科技创新更具发展后劲,广大轴承企业不断向园区化、数字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一朵桑黄,万里飘香。从一粒小种子,到一条产业链,桑黄,成为临清的又一“金字招牌”。目前,临清已建设了6个种植基地,人工桑黄培植面积达1100余亩,形成了年产桑黄菌包800万个、桑黄330吨的规模,研发桑黄中药饮片、桑黄粉、桑黄茶、桑黄咖啡、桑黄酒等系列产品50余种,年产值达1.8亿元。近年来,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清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全力推动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资源保护和桑黄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开展桑黄人工栽培、人才引进、产品研发,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逐步建成了集菌种选育、人工栽培、产品研发、全域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传统产业蝶变升级,金字招牌不断擦亮。临清市纺织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集棉花加工、纺、织、染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目前,临清市已成为全国71个纺织产业特色名城之一。临清棉纱已经成为红豆集团、杉杉集团、雅戈尔等一线国产服装品牌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千年,宛若初见。越来越多的“临清制造”频频出圈,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工业经济涌现新业态新模式

  中色正锐(山东)铜业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制造业领航企业;中小轴承产业集群获评2022年度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古典家具特色产业集群获评2023年度聊城市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临清市把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作为产业现代化内涵的延伸,靶向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的现代化产业项目,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集聚,形成了大企业为龙头、中等企业做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量集聚的协同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去年以来,临清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数量列聊城第一,获批省技术创新项目5个,创历年新高;博特轴承、哈临轴承、金光机械、同兴锻造等4家企业成功获批聊城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三和、福马获批山东省质量标杆企业,新增市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新增数量居聊城首位。临清市志海纺织有限公司获聊城市绿色工厂荣誉称号。“云轴联”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典型经验做法获得省委改革办督察通报表扬。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新的经济形态不断涌现。临清市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开启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服务全覆盖,因企制宜定制实施个性化转型方案。宇捷轴承、金光机械等10家企业入选省级第一批“晨星工厂”试点;宇捷轴承、博特轴承入选聊城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及聊城市数字化车间;“工备云”数智工厂方案被评为省级“数字赋能”优秀产品;先后引入紫光云、华为云、海克斯康等国内一线工业互联网公司,培育中轴网、烟轴云科、国信科技等本土数字化服务平台,梯度推动“高中低”三种层次数改模式,形成了轴承产业数字化改造“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

  “港产城”一体发展再创辉煌

  2024年1月1日,新年伊始,鲁西国际陆港海铁联运2024年首班列车满载有机玻璃制品、蛋白粉、金属紧固件等共55厢货物于临清发车,发往黄岛上船出口。昔日的鲁西内陆小港逐渐成长为沿黄流域第一大内陆港。

  建设陆港综合产业项目是临清市做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大文章的关键一环。作为鲁西地区的第一座内陆港,临清内陆港海铁联运连续8年位居山东省内陆港首位。以港促城、以产带城,临清市再创运河名城新辉煌。

  如今,临清市与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打造的鲁西国际陆港综合产业项目已经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项目主要建设海关场站、铁路线延伸、保税仓、陆港大厦等,引入口岸功能和现代物流、国际贸易、金融结算、货代船代等新业态,打造辐射冀鲁豫地区的鲁西国际陆港产业集群、物流中心,实现临清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外资外贸等产业全面升级。在临清海关监管场所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形成一个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于一体的国际贸易服务型海关监管场所,真正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极大地方便聊城及周边进出口企业,让好产品走出山东、走向世界,有效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人才流、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临清的有效集聚,助力临清市乃至聊城市的“双招双引”工作,更好地整合集聚周边地区优势货源,促进临清市在更高水平上进行货物和服务的跨境流动和贸易往来,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今年临清市将以创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为目标,加快实施冷链物流、粮食仓储、跨境电商、棉花市场、港航大厦等项目,承接光伏、高端装备、农产品加工等枢纽偏好型产业转移,力争今后三年完成投资100亿元,到“十四五”末形成产值150亿元、外贸额百亿元的临港产业集群。

  文旅融合走向诗和远方

  特色美食体验、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曲艺文化艺术交流……去年“十一”假期期间,临清大运河畔热闹非凡,2023年中国大运河(临清)非遗美食文化季活动隆重举行。一场场国潮与国风、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美食的盛宴,让游客感受运河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提振了消费信心,激活了旅游市场。

  天下运河,非凡临清。运河是临清的名片,也是其独特的发展优势。2023年,临清市成功举办中国大运河(临清)文旅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创新发展现场会,持续开展“运河梨园情”全国京剧票友交流展演活动,设置多个网红打卡装置,完成游客中心体验店空间、城市文创礼品及伴手礼等的设计和发布,组织开展“赶黄河大集 赏民俗文化”元宵节社火展演、中国大运河(临清)曲艺文化艺术节、中华海棠园生态花海艺术节暨“乡村好时节·LET’S购”主题年等活动,全方位展示临清大运河文化魅力。临清按照“无处不精致、无处不文化”的思路,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规划,积极搭建“一心两带六区”全域旅游架构。策划打造沿着运河游临清、跟着非遗游临清、寻着美食游临清、随着四季游临清等4个主题、11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以林果采摘游乐、运河生态休闲、美食体验为主的多样化旅游产品。

  数据显示,临清市2023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483.6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44.52亿元,全年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

  今年,临清市将按照“爆点做火、文化做活、景点做靓、线路做精、配套做全、服务做优”的思路,持续推进“四个一批”(建设一批文旅项目、策划一批文旅活动、打造一批3A景区、提升一批文旅要素),推动文旅产业整体提升,力争旅游收入翻一番,突破100亿元,争创省级“雁阵形”文旅产业集群。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临清市三年攻坚十大行动的收官之年。临清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牢牢把握“港产城三区融合发展”这一新引擎和“制造业强市、文旅兴市、乡村振兴”三个重点任务,深入推进三年攻坚十大行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清实践新篇章。

  民生冷暖,一枝一叶总关情

    ——临清市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综述

  ■ 吕晓磊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一座幸福美好之城,一定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1月8日清晨,在朝阳的映照下,家住临清市先锋路街道的市民杨先生在小区旁边公园的步道上慢跑。一出门就是公园,每天清晨来这里跑步成了杨先生的习惯。“这几年,城区面貌变化非常大,建了许多‘口袋公园’,空气也清新,吃饭可以去古运河边,买东西可以去大商场,道路四通八达,去哪都方便,咱老百姓吃得好、住得好、环境好,日子越过越红火。”杨先生说。

  民生之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2023年,临清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上最重要议事日程,用一项项彰显温度和关怀的实招硬招夯实民生之本,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勾勒出一幅幅温暖人心的民生画卷。

  织密民生保障网

  “临清这几年发展挺快的,很多企业都发展得很好,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不用再出去打工了。”之前一直在安徽打工的张吉刚参加了去年年初在市里举办的“春风行动”招聘会。经过一上午的沟通,张吉刚与一家轴承生产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2023年,临清市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农民工就业方面,积极落实稳企业、稳岗位各项政策,开展“春风行动”,精准帮扶农民工就业;大规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落实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就业需求,启用烟店镇零工市场,新华路街道零工市场正在建设之中。

  大学生就业方面,积极开展推荐岗位、职业规划、就业信息指导等服务工作,积极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聘用高校毕业生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同时,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突出抓好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等措施。

  无论是推进科技创新,还是推进强链补链延链,都离不开人才的引领支撑。在吸引人才方面,临清深入实施“人才兴临”行动,致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向全社会传递出敬才爱才、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得力的保障、暖心的氛围,让人才在临清既能成长成才,又能拥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获得感。从相互吸引到双向奔赴,临清和人才最终实现彼此成就。

  打造民生幸福城

  “最近在幸福食堂吃得又好又顺心,俺给它打满分!”在新华路街道的幸福食堂,董风明老人笑着说,在幸福食堂,不仅每天都能按时吃上热乎饭菜,还能和老伙计们聊天,单调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起来。2023年,临清在城区建设6处幸福食堂,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补贴“真银白银”,无论户籍地、居住地在哪里,只要来就餐,就可享受助餐补贴。

  为充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临清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扶持松林中心卫生院医养综合服务楼建设约4000平方米,新增护理型床位100张;通过对原山东大明电工有限公司部分闲置厂房进行改建,建成养老院项目,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000张,可提供涵盖医养结合、护理院、养老公寓的多层次、全周期养老服务。

  之前,农村群众去临清市人民医院做心电图并得到专家的反馈可能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现在通过临清“心电一张网”项目,在基层卫生院做完心电图后,一分钟就能得到专家反馈。临清市人民医院牵头,联合并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卫生室,共同开展了“全国心电一张网——临清市”项目建设。该项目通过可穿戴式心电采集设备,把市人民医院、基层医院和患者连接起来,构建较为完善的急救体系,提升心血管疾病筛查、监测、预警、救治、康养等领域的防治能力,极大缩短了胸痛病人的救治时间,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是临清发展民生事业的基本遵循。

  绘就民生新生活

  “早就盼着小区改造了!”住在市医院家属楼的修志华说,去年,他所在的小区实施提升改造,不仅楼顶、屋面重新做了防水,楼顶和外墙还加装了保温层,解决了多年困扰小区居民的漏水问题,“小区改造以后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2023年,临清对2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涉及楼房52栋、居民2042户,改造面积约22万平方米。除了打造城区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临清还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23年根据危房改造常态化监测情况,前期发现的37户农村危房已全部改造完成,实现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同时有序实施片区征收改造、“断头路”打通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项目,实现城市品质和民生福祉“双提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高质量的教育事业,让教育事业迎着人民的期待而行,一直是临清市关注的焦点。

  2023年,临清市化解大班额、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学前教育建设等工程积极持续推进。新建临清市第一中学教学楼、宿舍楼等,面积达24383平方米;投资3.1亿元新建临清市永青实验学校,提供3660个学位、1300个床位、900个餐位;提升魏湾镇中学,扩建烟店镇实验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民生的温度,藏在细节里。为了让残疾儿童有学上、上好学,临清市建立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义务教育办学体系,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541人,安置率、入学率均为100%,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教育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打造更和谐的城市、更优美的环境、更优质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未来,临清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民生温度,让临清大地处处日新月异,处处充满幸福。

  逐梦沃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临清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 马永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临清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勾勒出乡村美丽新图景。

  “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首要担当,在乡村全面振兴上聚力攻坚。稳住粮食‘米袋子’、守住耕地‘命根子’、做优做强‘土特产’、鼓起农民‘钱袋子’,集中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农村。”日前,在临清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聊城市副市长、临清市委书记刘培国表示。

  翻开临清市的乡村振兴答卷,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让人倍感振奋。2023年以来,临清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聊城市委工作要求,围绕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坚持“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兴产业、抓链条、上项目、树品牌,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兴则乡村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2023年8月2日,中国(山东·临清)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食用菌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话食用菌产业和桑黄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共襄盛会,共话桑耳。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在致辞中说:“桑黄在黄河故道形成了一个崭新的产业,标志着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新星正在临清诞生,未来要建立中国独有的桑黄种质资源库,培育出适合在古桑园栽种的特有的品种,打造独特的栽培方式,延长桑黄产业链,在深加工和不同层级的产品上推陈出新,让桑黄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中的新星。”

  临清聚焦粮食安全底线,聚焦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坚持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任务不放松,稳面积、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建设“吨半粮”示范区4.3万亩。2023年夏粮播种面积78.14万亩,总产量35.52万吨,秋粮播种面积84.27万亩,总产量49.4万吨,实现丰产丰收。

  发挥规模优势,持续锻长板。全力扩大养殖产能,目前临清君博食品有限公司万头肉牛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出栏肉牛将增加2000头以上;临清郝兴养殖有限公司肉鸡养殖新项目已建成投产,存栏肉鸡40万只;好友食品有限公司肉鸡屠宰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投产后将实现日屠宰能力30万只以上。

  针对产业短板,建设重点项目。聚焦牛羊养殖量大、集中屠宰能力弱的短板,以争取“山东省牛羊集中屠宰和检疫先进试点县”为契机,引导市场主体主动投资,协调屠宰许可手续,成功建成了犇鑫牧业自动化屠宰、加工生产线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始运营,年可屠宰肉牛1.1万头,肉羊15.2万只。

  强化品牌建设,打响特色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持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力。清源正本、卫河酒业、济美酿造、宝峰蔬菜、乳泰奶业、君博食品等12家经营主体获得“聊·胜一筹!”品牌使用授权,清源正本、博圣清真、小成大事等十余家企业参加国家、省各类品牌推介洽谈会、展会20余次。

  生态美造就“绿色梦”

  走进临清各街道和村庄,目之所及是宽敞平坦的道路、整洁有序的房屋。春天郁郁葱葱,夏天绿树繁花,秋天硕果累累,冬天万物冬藏、岁月留香。临清市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于细微之处扮靓“面子”、做实“里子”,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临清市坚持点线面结合,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片区,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区及衔接推进区等项目,重点打造新华路街道、尚店镇两个整治提升示范片区。新华路片区重点对13个村庄坑塘进行整治,对十二里屯、西胡、西陶等村实施绿化、硬化、排水、亮化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尚店片区在20个村实施道路提升、村庄绿化、广场修建、垃圾处理设施配建等项目,在18个村铺设弱电入地管网,实现片区全覆盖。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争取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均进入招标阶段;创建聊城市级美丽乡村13个,项目建设基本完工。

  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常态化。探索建立“信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通过设立“积分超市”“责任到户”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群众自愿参与环境整治、维护环境卫生的主动性,推动村庄由一时清洁向长效清洁转变。

  片区化打造串点成线、由线及面、成方连片。在完善尚店镇、金郝庄镇、新华路街道、松林镇4个现有片区的同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标一流标准,强化系统思维,推动“人钱地”向片区集聚,集中资源打造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鼓足“钱袋子” 做强“土特产”

  2023年11月,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公布,临清市魏湾镇李圈村成功入选。

  元旦假期,宋先生一家四口驱车近千里,从天津赶到临清,第一站就选择了魏湾镇李圈村。“这里有李恩荣烈士故居、红色文化展馆,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体验,让孩子能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也能开阔眼界,汲取奋进力量。”宋先生认为此次李圈村之行收获满满。

  临清市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做优做强农业“土特产”,鼓足农民“钱袋子”。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谋划推进10万亩吨半粮产能区,为夏粮丰产丰收打好基础;高标准开展4.1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确保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以老赵庄镇、尚店镇为重点,发展菌菇产业;着力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引进支持发展大型养殖龙头企业,扩大单体养殖规模。

  鼓足农民“钱袋子”。大力发展轴承、纺织、电机、电商等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巩固“三资”清管用专项整治成果,推进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产权流转规范化,深化党建引领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东。

  做优做强“土特产”。抓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在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上下功夫,加快壮大桑黄、黑牛等“特优精”产业集群,策划打造“舌尖上的临清”美食品牌,培育“全省预制菜百强企业”“千优产品”,力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110家,营收达到250亿元。

  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化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区、衔接推进区建设优势,培育重大优势产业。推进畜禽养殖产业链延伸,以肉牛、奶牛、肉羊、肉鸡等为重点,持续提升养殖规模,优化养殖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将农村坑塘整治与渔业发展充分结合,推动乡村坑塘全域治理,大力发展坑塘渔业养殖。

  乡村经济“红”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乡村生活“热”起来……乡村蝶变满目新,振兴路上阔步行。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美临清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