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丨不曝光,问题就不解决?

来源:聊城晚报  2025-06-17 18:27:00
A+A-
分享

  □ 李丽

  近日,央视曝光的两起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南昌投资3.5亿元的博物馆因验收拖延,闲置两年成“仓库”,记者采访结束就有了“两个月内必须试营业的时间表”;防晒衣市场乱象曝光后,相关企业被连夜查封。两起事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共同指向一个深层问题——曝光就解决,不曝光就不解决。这种被动应对模式的背后,折射出有关部门懒作为、不作为、责任感缺失的问题。

  社会治理千头万绪,面对纷繁复杂的难点、痛点、堵点和形形色色的矛盾,媒体曝光或许能推动问题解决,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被媒体关注到。再者,处于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新媒体时代,如果想集纳民情民意,可有多种渠道,关键是对待民生问题的态度。

  近些年,早就有消费者吐槽,市面上虚标功能、打“擦边球”的防晒衣产品不在少数,相当一部分防晒效果还比不上普通外套,俨然是赤裸裸的欺诈。如今又曝出为卖家撑腰的防晒“检测报告”都是按卖家“心意”编造,有的根本不进行检测,导致火爆的防晒衣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看似是个案,却在生产标准执行、检测标准、认证体系、电商平台审核到消费者维权机制等各个环节暴露出监管缺失和制度漏洞。如果依赖曝光才能解决问题,那么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将会不断累积。

  被动治理的背后是官僚主义作祟。两起事件中,相关部门的反应模式高度相似:问题长期存在却无人过问,曝光后才启动“特事特办”程序。这种等、靠的工作作风,本质上是官僚主义在新时代的变种。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真正体察民情、民意,应是主动下沉、前置预警。例如,南昌博物馆闲置期间,是否听到过群众抱怨、反映问题?防晒衣乱象中,职能部门是否建立了消费者反馈的常态化机制?答案不言自明。

  应将精力投入“防火”而非“灭火”。关注民生诉求,利用大数据,监测民生痛点;通过抽检或消费投诉,严查不良商家,惩处卖假造假涉事者。将功夫下到平时,以免遇到问题时处于被动局面。

  要根治“不曝光就不解决”的顽疾,需扎紧制度的笼子。一方面改变干部工作作风,走好群众路线,对民生保持足够的关切,无论是深入一线调研,还是坐在办公室“潜水”聊天,及时发现问题,回应民生诉求;另一方面,加大对曝光典型事件的追责问责力度,对拖延推诿者实行追责,让“躺平式”“侧卧式”干部付出应有的代价。

编辑:王克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